一年来,安倍内阁一面强硬应对钓鱼岛争,一面积极开展多边外交,试图获取国际道义支持。安倍在一年内完成了对所有东南亚国家的出访,与欧美各国也开展了广泛的互动。日本甚至还与俄罗斯进行了2+2会谈。在中国宣布东海防空识别区后,安倍政府更试图借助国际社会的力量来打压中国。美国副总统拜登访日期间,安倍未能如愿与拜登就中国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发表共同声明。在12月中旬于东京举办的日本-东盟首脑特别峰会上,由于大多数东盟成员的反对,日本甚至未能将“中国威胁”等字眼写入会后的共同声明。
美国和东盟的态度其实已经很清楚,即使美日有同盟关系,但美国也不愿意日本一意孤行,不愿意事态失控,不愿为日本单方面的冒险行为买单。而东盟的政治智慧也决定其不可能加入日本阵营摇旗呐喊。美国和东盟对日本的支持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
但种种迹象表明,即使没有外部力量的支持,安倍内阁似乎也不惮于日本再次滑入战争的轨道。随着安倍经济学带来的利好渐渐远去,安倍军事学正在成为安倍内阁的新标签。安倍也许需要借助与中国的纷争在日本民众面前确立自己刚健有为、不屈不挠的形象。在日本国内已经流传着2014年是日本“安保年”的说法。果真如此,无疑是东亚的悲哀。
近期,欧洲媒体已经开始热议东亚岛争引起的危机局势。但美国方面似乎并没有采取有力的举措来促进事态的缓和。即使是在日本修宪等重大问题上,美方的态度较为暧昧和宽容。也许在美国的战略考量中,日本迄今为止尚未逾越美国无法容忍其逾越的红线。实力有所削弱的美国需要日本在地区安全事务中更为主动、积极地发挥作用。安倍政府也许正是参透了个中玄机。当然,现阶段日本主动挑起军事冲突的几率并不高,毕竟,安倍需要时间来宣介其“积极有为的和平主义”理念,需要赢得国内民众的支持。立刻挑起冲突可能是安倍无法承受的政治豪赌。此外,美国也不会坐视日本挑起战端。刚刚结束的中美舰只海上遭遇事件表明,中国在自身利益受损时具备奋起抗争的坚决和勇毅。因此,制止冲突将是美国第一时间的反应。
胡德平赴日晤日官房长官外相 或为修复中日关系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幕僚长河野克俊在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宣布,他将于本月21日至25日赴中国青岛出席“西太平洋海军论坛”。河野还透露,届时他可能与中国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举行会谈。
据海上自卫队透露,此次河野访华是继2009年7月时任海幕长赤星庆治访华开展武官交流并会晤吴胜利等人后的首次。
日本媒体8日还关注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当天下午在官邸与已故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长子胡德平会谈,并传达了积极修复陷入僵局的日中关系的愿望。此前,外相岸田文雄也在外务省与胡德平举行了会谈。共同社称,胡德平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与中国领导人关系密切。菅义伟和岸田文雄通过与胡德平交换意见,意在向国内外凸显安倍政府对与中方对话的积极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