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天要看差距?”梁小虹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航天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火箭强国的使命要靠我们这一代人去完成,“那么,我们的视角要更加开放,不能陶醉在过去的成就上”。
运载能力差距大 重型火箭“任重道远”
中国运载能力与国际主流水平仍有差距。梁小虹列出一系列数据:大中型运载火箭都基本实现了运载能力升级:美国、俄罗斯、欧洲的LEO(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都达到了20吨以上,日本也超过了15吨;GTO(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美国达到了13吨,欧洲达到了12吨,俄罗斯超过了6吨,日本也达到了8吨;中国现役运载火箭LEO(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覆盖0.3~9.5吨,GTO(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覆盖1.5~5.5吨。
“中国将通过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将LEO(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提升到25吨,GTO(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提升到14吨,与国外主流运载火箭的水平持平。”梁小虹透露。
运载火箭工业化仍有差距
近年来,中国运载火箭的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是,梁小虹指出,运载火箭总体设计水平的工业化还不够,系统组成和设计相对复杂,综合考虑成本、加工、进度、环保欠缺,对运载火箭工业的整体推进牵引不足;基础工业体系支撑不够完备,运载火箭大规模生产受到制约,设计加工流程还需简化;运载火箭现有研制模式还基本停留在以完成任务需要为目标的小批量试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