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段故事之外,FBI还针对美国海外留学生制作了一个名为“给美国在外大学生的建议:小心国外情报威胁”的专题,结合这个专题和施莱弗的故事,FBI罗列了最有可能掉入的4种圈套。首先,那些间谍人员通常非常友善。“你有什么需要帮助?不要担心,我们只是想和你交朋友而已”。其次,小心只有姓名与电话号码的名片。第三,他们对你的未来非常感兴趣。第四,小心无偿给你钱花的人。
分析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指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核物理科学家李文和案以来,美国媒体和影视作品中便经常“谍影重重”,对中国间谍的炒作从来没有消停过,但很多都被证明子虚乌有,就算一些人后来被以某些理由判处有罪,也没有证据表明与中国情报部门有关。
事实上,许多对所谓中国间谍的指控,都是“防范”、“围堵”中国的政治思维和气氛在作祟。去年3月,一名曾为美国航天局工作的中国公民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机场搭机回国时,遭到怀疑其“窃取敏感信息”的FBI特工逮捕,但最终未被发现掌握任何机密信息,后无罪释放。这名中国公民接受调查期间,美国联邦众议员沃尔夫迫不及待地对外宣称,这个中国人“正在进行间谍活动,并接触了高度敏感文件,包括与导弹相关的高科技成像技术源码、无人航空设备和其他中国政府渴望获得的技术”。事后,颜面丢尽的沃尔夫赶忙从官网中删除了有关声明。因此,这次FBI发出长达30分钟的视频,只不过是想让自己的手法更新颖,更能吸引全球网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