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当时根本不给你看,对方说你签不签,不签后面还有排队的呢!”刘先生对记者解释道。
然而,后来刘先生通过业主的网络聊天群才发现,类似于刘先生所碰到的事情还不少,几乎后期2012年后期加推的#2、#3以及#15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记者也通过调查发现,上述3幢楼中,绝大部分存在上述情况。业主邵小姐所购买的114平米的户型的房子,与刘先生一样。略有不同的是,销售人员对邵小姐所讲的赠送面积是原本是该项目楼层的“公共区域”(业主所指)。
“这块公共区域本来是算公摊面积的,开发商把这一块改造成一个房间(次卧),说是赠送给我们。”在该项目实地,记者看到了业主所反映的“赠送面积”。
记者在业主刘先生多所购的精装房内部看到,楼书上标示的阳台,实际上已经被开放商改造为一个封闭的空间。同样类似于邵小姐的所购精装房的“赠送面积”(公共区域)也都被改造成封闭的空间。
记者同时发现,上述3幢楼每一层大约有四种户型,分为两种小户型(类似于刘先生所购)与两种大户型(类似于邵小姐所购房屋),经了解,上述遇到同样问题的业主大约为260户。
业主丁先生表示,开发商如此操作,是想通过“偷面积”来降低容积率,进而多盖房屋,以便获得更高的利润。
“他(开发商)原先的报建方案可能在预测的时候被他糊弄过去了,后来实际交付时,方案没有获得通过,按照新的规定,这些利用阳台和公共区域偷面积的做法现在上海查的比较紧,这些(赠送面积)被政府计算在容积率里了,据听说他还因此被政府罚了款,他现在就把风险转嫁到业主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