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步枪作炮兵等非步枪手作自卫武器实在笨重
个人自卫的需求与现有武器的局限
现代陆军中非步枪手主要有:驾驶员、飞行员、设备操作员、工程兵、通信兵、装甲兵、炮兵、后勤人员以及指挥部人员等等。军队现代化程度越高,非步枪手的比例越高,甚至可达80%。他们长期勤于本职专业工作,疏于射击训练,即使发了步枪也难于自卫。现代战争中,大迂回、打穿插、敌后空降、敌后破袭等战法增多,前线和后方界限逐渐模糊,指挥部、炮兵阵地、装甲兵集结地、后勤补给站等遭特种部队袭击可能性增大。这些薄弱单位是陆军的要穴,特别是指挥部,一旦被袭击以后可能导致整体战局惨败。传统冲锋枪、卡宾枪在疏于训练的人员手中命中率极低,手枪命中率更低,甚至更像是自杀工具。非步枪手急需一种容易上手、命中率高的个人自卫武器。
PDW概念的产生
1986年,美国陆军首先提出了“先进个人自卫武器”规划,要求它能够对付穿着防弹衣的单个有生目标;在50米距离上命中率为90%,在100米距离上命中率为50%;同时又要求重量轻、体积小、反应快、携行舒适、操作和维护简便。1989年4月16日,北约发布第AC225号文件,要求厂家根据《步兵轻武器公告2000》中的规划,研发个人自卫新型武器(PDW),大规模装备非步枪手。其主要指标为:1、左右手均可进行单手全自动或者半自动射击;2、装弹量不得少于现役冲锋枪;3、可以双手抵肩射击;4、威力和射程必须超过现役手枪子弹;5、准确度和射程必须接近北约标准的5.56毫米步枪子弹;6、能够击穿大多数现役防弹衣。此后几年,相关指标屡次修改。在北约D29号文件中最后确定PDW的技战参数为:实际射程在200米左右,在100米范围内能击穿CRISAT(轻武器技术协作研究项目)标准靶板,且穿透靶板后其剩余能量足够杀伤有生目标。CRISAT靶板由1.6毫米厚钛板和20层32B凯夫拉组成,用来模拟当时苏联特种部队配发的防弹衣。20世纪80年代,两大阵营对峙正处于高峰期,北约部队对苏军可能的大规模突袭高度警惕,非步枪手自卫需求强烈。按照D29号文件给定的指标,PDW简单易用,威力大,在近距离自卫作战中能对抗当时苏联的AK-47、AK-74突击步枪,是十分理想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