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脉冲弹内部构造图。
美国人是“始作俑者”
尽管美国人把中国的电磁脉冲武器说得神乎其神,但实际上电磁脉冲武器的“始作俑者”和领跑者一直是美国人,而且美国在电磁脉冲武器的发展和使用方面也是劣迹斑斑。
1963年7月9日,美国在太平洋的约翰斯顿岛上空40公里处进行空爆核试验后,距离千公里外的檀香山岛上数百个警报器全部失灵,瓦胡岛的照明变压器被烧坏,檀香山与威克岛的远距离短波通信中断。与此同时,距爆心投影点1300公里的夏威夷群岛上,美军的电子通信监视指挥系统也失灵了。后来,美国人通过研究发现,氢弹爆炸时,早期核辐射中的α射线会与周围物质中的分子、原子相互作用,激发并产生高速运动的电子,大量高速运动的电子形成很强的电场。爆心范围内的电场强度可达到几千伏/米到几万伏/米,并以光速向四周传播,进而影响远处的电子、电气设备。据测算,一枚当量为1000吨的氢弹在40公里高空爆炸,其电磁脉冲辐射可影响整个欧洲。
美国一家专业网站的文章称,约翰斯顿岛上的试验让美国军方产生了研发一种对付敌方雷达等武器的想法。上世纪80年代,美国和苏联等国开始研制高功率微波武器和常规电磁脉冲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