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蓝建中 发自东京
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国民人均收入实现倍增计划以来,“收入倍增”就成了民众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人们对此充满期待的同时,也开始思考实现的途径。
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也曾制定“国民所得倍增计划”,提出到197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NP)翻倍的目标。从此,日本进入黄金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该计划不但提前完成,使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跻身发达经济体之列,也对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其中很多经验,值得借鉴。
到日本各地采访,无论是北海道还是九州,城市农村的面貌看不到明显差距,偏僻的山村也会有公路以及上下水设施,农田中到处可以看到整齐的混凝土灌溉水渠,完备的基础设施打破了都市与乡村的界线,农民成为“住在农村的市民”。当地日本人往往认为自己属于“中间层”,心态平和,可以说,这些都是“国民所得倍增计划”的遗产。
周密计划落实“所得倍增”
在日本“倍增计划”诞生的前夜,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层面正在经历战败以来最激烈的转型。当时,岸信介内阁因强行通过新日美安保条约,日本各界反安保运动如火如荼,岸信介内阁风雨飘摇,于1960年7月黯然下台。时任通商产业大臣的池田勇人在随后举行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接替岸信介成为日本第59任总理大臣。
为转移对政府的严厉批评,收拢人心,池田勇人内阁于1960年12月27日通过一项长期经济计划“国民所得倍增计划”,起草方案的是经济学家下村治。该计划提出,从1961年开始的10年时间,国民生产总值要倍增到26万亿日元(按照1958年价格)(100日元约合6.81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