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要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严把产品进货质量关。应选择质量保证体系健全、产品质量优良、企业信誉较好的合法企业作为产品供货企业”。
不过,在学校“自己买”的同时,校服质量并没有统一标准规定。记者了解到,现在大多数学校通用的校服,实行最高限价。“夏季学生服(校服)只有五六十元一套,冬季的学生服(校服)不能超过150元一套。 这个标准下要买到高质量的校服,确实有点捉襟见肘。”本市某公办小学的校长委婉地表达,本市对中小学生的学生服(校服)价格有限定,部分厂家就出现偷工减料等现象。
建立校服采购企业目录
校服企业没有统一准入门槛,学校对校服的质量也无法把关,需要有关部门介入。杨龙建议,本市教育行政部门是否可以设立一个采购企业目录,供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参考、选择,一旦发现企业存在偷工减料等行为,立即列入黑名单,取消生产校服资质。
不少校长告诉记者,校服采购时,教育主管部门会提供老牌企业的校服供选择,也就是本市最常见的校服款式。同时,允许学校自主选择企业和款式。
但记者调查中发现,由于缺乏验收等专业知识,要让学校“严把产品进货质量关”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不小;再加上校服企业没有统一准入门槛,如何准确选择体系健全、产品质量优良、企业信誉较好的“合法企业”作为产品供货企业,对于不少拥有自主选择权的学校来说更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