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质监系统与教育系统平时信息互通,质监部门会将抽查的信息告知教育部门,去年两部门曾联合发文督促生产企业作为产品质量主体严格把关。至于学校选择哪一家企业来提供服装,因校服没有准入门槛,只要是服装厂都可以生产。质监部门介绍,在选择企业方面,主要还是看需求方,谁向服装厂订货,谁来选择,并没有强制要求。
“自己买”缺乏统一标准
“夏季学生服(校服)只有五六十元一套,冬季的学生服(校服)不能超过150元一套。这个标准下要买到高质量的校服,确实有点捉襟见肘。”某公办小学的校长表示,对中小学生的学生服(校服)价格有限定,部分厂家就出现偷工减料等现象。记者昨日从浦东新区教育部门获悉,昨日,他们已紧急通知辖区内各学校,暂停使用黑名单上的校服。并打算再次取样送检。
中午,市教委通过其官方微博“上海教育”回应称将通过“上海教育督查短信平台”,把质监局的抽查结果告知本市各学校,以提醒各校在校服采购过程中注意选购质量合格的产品。如遇不合格产品,学校应与生产厂家进行交涉,依法维护学生的权益。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1年4月上海市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了学生服的质量问题,并为此联合质监专门发文,要求加强本市中小学生校服质量监督管理。记者看到,在这份下发给各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教育局的文件中明确,“市质量技监局负责组织开展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质量监督抽查和结果通报,市教委负责对本市中小学校服和学校(幼儿园)床上用品购置过程监管,督促各校(园)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的进货把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