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城”困局
今年3月6日,杭州市委书记龚正考察了九峰垃圾焚烧厂项目。龚正在现场说,推进项目建设,一方面速度要快,争取工程尽早实质性启动建设,尽快提高杭州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另一方面标准要高,创新垃圾处理技术,推动垃圾循环利用,努力变废为宝,尽可能实现垃圾处置的无害化、生态化和产业化。
如今,垃圾处置已成为杭州城市管理的“四大难题”之一。
今年1月,《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的通知》,按市域东、西、南、北布局,加快推进九峰项目、建德梅城垃圾填埋场、临安城市垃圾填埋场等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处理能力。
据杭州市城管委统计,近年来,杭州主城区生活垃圾每年增长量在10%上下,但杭州的垃圾处置能力7年来没有任何增长。今年一季度,杭州每天平均产生生活垃圾8400吨,刚刚过去的3月份,最高一天的生活垃圾达到9700吨。
2013年,杭州市区日均垃圾处理量为8456吨,其中,4个垃圾焚烧厂的日均垃圾处理量为3529.21吨(设计日处理量为3050吨)。自2012年起,焚烧厂超负载处理能力已达极限,2013年市区的垃圾增量基本上由天子岭填埋场完成处理。天子岭填埋场2007年规划设计容量可用24年半,但按如今的垃圾量估计只能再用5年。
《杭州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修编(2008~2020年)修改完善稿》预测,到2020年杭州市区日均垃圾量为12000吨。如果不增加新的垃圾处理厂,“杭州垃圾围城”并不遥远。
杭州市城管委固废中心主任张束空之前对媒体表示,杭州主城区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焚烧为辅”,60%的生活垃圾是填埋处理。而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包括国外,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主流是焚烧,填埋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