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来讲,也有一些新的变化。
以前经济增长主要靠要素的外延性扩张,像劳动力、资本投入,甚至出口带动,来推动经济的高增长。但是现在和以前相比,无论是要素的供求关系还是市场空间,都已经发生新的变化,已经不可能再支撑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所以经济回调是必然的,让经济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有利于企业调结构、转方式,就像我们现在进行的一样。
那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分化。企业开始分化,行业开始分化。企业分化是什么呢?传统的企业、产能过剩的企业,增长速度在下滑,企业日子就比较难过,就像现在工业品出厂价格在降低,企业要渡过这个难关,必须要创造新产品。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比如汽车等与消费有关的行业发展很好,这是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这个分化是一个必然过程。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分化,现在一二线城市房价在上涨,但是三四线城市价格往下跌,这是市场调节的过程。
怎么看待这种分化?在这个阶段,经济结构在变化,经济增长动力在转换,出现分化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一定要注意新阶段的内涵、外延以及中间结构发生的一些根本性变化。跳出来看的话,中国经济就不是那么悲观,虽然短期有波动,但是从中长期角度来讲,还是以7%—8%的速度在增长,增长速度回落是符合规律的,同时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速度回落的同时经济结构在优化,在向好的方向转化。
认识到这一点,第一,更好地理解政策。第二,更好地把握政策的方向。比如,我们不再追求GDP论英雄,淡化GDP增长速度,把经济重心放到结构调整上,过去更看重增长,现在更重视民生目标,收入、环境可能比经济增长更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经济现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激动人心的变化,结构性改革在加快。就一季度来讲,虽然工业增长速度在回落,但是服务业的发展在加快,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化成服务主导型经济,投资主导型经济转化成消费主导型经济,这些都在悄然发生。
另外,认识到新阶段以后,可以帮我们拨开很多方面的迷雾以及误区。我们从短期看不清楚,那就换一个视角,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待经济的变化,这样既看到树木,又看到森林,有利于稳定预期,有利于增强改革的信心,有利于增强调结构、转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我觉得要换一个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