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印度政府还坚持:“如果有任何土地为最近所取得的话,这种情况应予纠正。”所以实际情况正如马克斯韦尔所说:“这样一来,尼赫鲁就没有同意周恩来关于维持现状的建议,而是在实际上提议恢复印度所认为的原状。他在这里预示着印度将要求中国撤出阿克赛钦,后来变得更加强硬,竟把它作为举行边界谈判的绝对的先决条件。”1959年9月26日尼赫鲁在给周恩来的信中明确提出:“除非中国军队先从他们目前在传统边界印度一侧据有的哨所撤出,并且立刻停止进一步的威胁和恐吓,否则谈判是不会有成效的。”1959年lO月21日中印双方于阿克赛钦南面喀喇昆仑山上的空喀山口发生冲突后,尼赫鲁拒绝了周恩来提出的双方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的建议,同时针对中印边界西段的情况说:“我不能接受所谓你们占据这个地区,直到你们地图上所标明的边界线为止的说法。相反的,印度政府是在行使管辖权,直到它所具体指出的边界线为止”;“既然你们对这一说法提出争议,两国政府显然连对占有的事实也完全不能同意。
因此,关于遵守现状的协议将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关于现状的事实本身还有争执”;“因此,我建议在拉达克地区,我们两国直就下述事项达成协议,作为一项过渡措施。印度政府应将其所有的人员撤退到据我们了解是中国政府最近的1956年地图上所标明的国际边界以西。同样,中国政府应将其人员撤退到印度政府在以前的照会和信件中所描绘的和官方地图上所标明的国际边界以东”。由于当时阿克赛钦地区并无印方人员,所以这实际上是要求中方单方面做出大幅度后撤。中国方面对此当然无法接受。而印度政府又不愿把它对于中印边界西段争议地区的这些主张同时应用于中印边界东段和中段的争议地区,这等于是要强迫中国在所有边界争端问题上做出全面退让,完全无视中方的合理要求和合法权益。印方的这种态度使得中印边境局势无从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