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述数据,德国野战陆军仍有82%的人员属于38岁以下的青壮年,他们在战斗部队中的比重更是高达95%.比起同期充斥着大量老人和少年兵的苏军,德军的状况可以算是相当良好。可是随着伤亡的不断增加和后备人力的减少,德军中"老弱残兵"的比重必然会继续扩大。在1943年底,1926-1927年(16-17岁)出生的少年已被列为征兵对象,人数达21727名。到战争的最后阶段,甚至开始动员1928年出生者。但总参谋长古德里安却坚持把这些少年兵送往西部,使之逃脱地狱般的东线战斗。
为了缓解人力资源日渐枯竭的紧张形势,德军加紧了对占领区人口的掠夺,除了抓来充当劳工外,还利用外国人为德军战斗部队提供直接劳役,甚至将其编组为保安队用以对付游击队。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可以缩减德军后勤和警卫单位的规模,尽量提高战斗部队的比重。人力掠夺的重点地区是东欧和苏联。根据1943年5月的统计,为德军"服务"的苏联人多达60万-70万。包括:
辅助人员:40万人(一说只有15万到25万人)
各种伪警察:6万到7万人
"突厥营"、伪哥萨克军、克里木的鞑靼部队:17万到25万人
不过,德国人还是愿意从更亲近他们的族群--如各地的日耳曼人、波罗的海民族、西北欧民族等等中,征收战斗人员,有时甚至直接编入德军(主要是武装党卫军)。1943年,北方集团军群就组织了不少波罗的海武装,其中一些被编为德军单位(相关情况过去已详细介绍过)。同一时期,还建立了大量克罗地亚族裔的武装单位:有75000名克罗地亚人被编入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另外,德国还控制着145000人的克罗地亚正规军。西欧和北欧也有大量日耳曼"志愿者"加入德军,其人数在1944年1月31日达到3736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