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嘴将军”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从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进口并安装在福建闽江口要塞礼台上的四门210毫米克虏伯大炮的其中一门。因为该炮在运输起吊过程中不慎导致炮口破缺了一小块,故名“缺嘴”。在它还未被冠为“将军”之前,还因缺陷的缘故被二门同等口径的克虏伯大炮“排挤”在长门炮台对面最为左边的金牌山炮台上。
1884年8月22日,法国侵略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孤拔率领下,由梅花港闯人,结集马江。
日突然向马尾船政各厂和驻泊在马江的水师舰艇开炮。
清政府在中法战争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到底是“战”还是“和”,摇摆不定,导致停泊在马江江面的水师战舰在遭法国舰队猛烈的炮火进攻时毫无对策。马江水师的“扬武’、“济安”、“振威”等共十一艘兵船被法国舰队当“死靶子”打,在还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被一一击沉!法国舰队在全歼马们_水师之后,于同年8月25日退出马江穿过闽江口南北岸时,遭到长门、金牌山等各要塞炮台炮火的沉重打击,法军舰队也用凶猛的炮火回敬两岸的要塞炮台。
要塞炮台上的四门210毫米口径克虏伯大炮有三门大炮轮番开炮还击,唯有“缺嘴”大炮没有开炮的机会。因为总指挥官认为其炮口有缺,心开炮反击滋生事故,影响整体战役。
金牌山炮台守将杨金宝命令瞄准手把视点对准法国舰队的旗舰“伏尔他”号。操纵“缺嘴”大炮的炮兵只能随着“伏尔他”号的转动方向瞄准,炮口随着敌旗舰的方向不断转动。
法国旗舰司令孤拔在穿过南北要塞的隘水道后,登上军舰缭望台,用望远镜窥察两岸炮台,马上命令舰队全速撤退。时刻监视着法国旗舰“伏尔他”号的杨金宝看到敌舰有逃遁的企图,如果让其驶出“缺嘴”的射程之外,那真是丧失天赐的良机!因此,他不顾一切,在最后一刻的关头自行命令炮兵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