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有两次“负伤”则不是战争的洗礼,而是政治蒙冤。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他被打成“托派”遭关押,受尽酷刑折磨,最后准备处决之际,罗荣桓穿越数道封锁线,星夜驰救,他才幸免于难;第二次是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时,林彪“九一三事件”后被审查下放,历时8年才得以纠正。
从红军时期的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到抗战时期的115师、解放战争时期的第四野战军,很长一段时间梁兴初是在林彪的直接统领下,也是林彪非常欣赏的战将之一,林彪“一点两面”的战术,也是他最先去打的。正因如此,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自然在劫难逃。
1971年10月,中央召集张国华、梁兴初、李大章到北京汇报四川的工作。11月14日毛主席接见。那天,毛主席说,我也没想到会出现林彪事件。党章上写了的“接班人”,中央要负责,大家都举了手,不要把举手的人都当成林彪的人,还举了个风趣的典故说,不是“喝了他家的茶,就是他家的人”。毛主席指着梁兴初说:“你喝了林彪的茶,不是林彪的人嘛。”梁兴初对这个典故不明白,但是对“不是林彪的人”几个字听得很清楚,回家后高兴地问秘书岳广运这是什么意思?秘书也高兴:这是明摆着的,毛主席帮你开脱了!
然而问题没这么轻易解决,“本来我父亲的检查在会上已经通过了,很多老同志也说:老梁这人怎么会搞这些事呢?也都替他说话了。但是张春桥当时负责军委的整顿工作,不干,非得要审查。”
“1979年,黄克诚在谈到纠正错误时点名提到我父亲,说他怎么可能反党,那么老的老红军,英勇善战,子弹穿身,立过很多功,说这样的人反党我不相信。在这之后,1981年10月,撤销了我父亲的一切处分,撤销中央(1972)14、13号文件中关于‘梁兴初同志上了林彪的贼船,犯了严重的方向路线错误和宗派主义错误’的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