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朝战留在中国的美军战俘:有人去东欧后监视中国使馆

2014-06-07 16:17:49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朝鲜战争结束后,21名美军战俘没有接受遣返,留在了亚洲。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后,他们中的多数返回了家乡,但仍有4人在异国度过余生,遭遇各不相同。

  消失在“铁幕”彼方

  就这样,在美国同胞疑惑的目光下,21名战俘开始了崭新的人生。此后数年,西方对中国的封锁日益加剧,他们也在公众视野中隐去了行踪。

  不过,据美联社跟踪调查,因为思乡之情日盛以及无法适应海外生活,此后数年间,其中17人还是“落叶归根”,一个接一个地偷偷返回了美国,隐姓埋名地生活下去——彼时,针对他们的指控已被撤销。

  约翰·邓恩下士不在这17人的行列中。美方从来自冷战帷幕另一侧的只言片语中获悉,在中国学习一段时间后,他在北京一所大学教了几年书,在那里与一名捷克女外交官相识、成婚。1959年前后,他和妻子一起前往捷克,从此音讯全无。

  邓恩为何将漂泊异乡作为最终选择?《纽约客》称,真实答案恐怕永远无法揭开了。按理说,离开中国的他最可能在布拉格定居;冷战时期,在捷克首都常住的美国公民寥寥无几,然而,即便在这座微弱的流言也有可能回荡几十年的城市,还是没人听到过邓恩的消息。

  2005年,华裔加拿大导演王永波推出纪录片《他们选择了中国》,几乎囊括了所有拒绝接受遣返的战俘以及他们的归宿,此片同样未曾提及邓恩的下落。“我们拍摄影片时,几乎找不到他的任何信息,”王永波说,“没人知道他前往东欧后发生了什么。”

  直到去年,历史研究人员因为偶然的机会,才在捷克前政权警察机构的庞大数据库中,发现了约翰·邓恩之名。他的档案所在地是今斯洛伐克中部城市班斯卡-比斯特里察。


  朝鲜战场美国军营中的娱乐场所。

  档案里的人生碎片

  带着对这位失踪军人的浓厚兴趣,《纽约客》杂志详述了对邓恩个人的档案的研究成果——尽管相关资料缺少足够细节,依然可以藉此大致梳理出他离开中国后的遭遇。

  事实上,邓恩之妻艾米利亚并非外界传言的外交官,而是比邓恩小4岁的学生。人们猜测,她的家庭在捷克政府内有一定影响力,这也是为什么她会被派往北京学习。

  彼时,在苏东国家,与一个美国公民结为伴侣,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种种迹象显示,即便声称已和过去一刀两断,邓恩依旧得不到信任,甚至影响了妻子的前程。

  因为自己带来的美国丈夫,艾米利亚回国后,惟一能找到的工作是助教;邓恩不会讲捷克语,一度无事可做。他们的生活十分困苦,即便有了4个孩子,全家只能挤在一间宿舍。1964年,邓恩被分配到砖瓦厂工作,虽然有了稳定收入,还得持续生活在当局监视下。

  或许是由于通晓汉语,邓恩的人生此后又与“涉华事务”有过短暂的交错。上世纪70年代中期,邓恩夫妇被捷克情报机关的分支招募,去往布拉格。相关档案并未提及两人的具体工作内容,只知道他们的任务之一是监视中国大使馆,为此获得了几百克朗的“辛苦费”。

  某种意义上,邓恩又是幸运的——当年那21名脱离美国的战俘中,他成了惟一能够近距离目睹“铁幕”轰然倒塌的人,因此在晚年获得了宝贵却短暂的自由。1996年元旦,在东欧政治和经济改革的纷乱中,约翰·邓恩悄然辞世;整个后半生,他再未踏上故土半步。

  和邓恩经历相似的还有战俘阿尔伯特,他母亲是比利时人。因此,按照历史学家亚当·兹威贝克的说法,阿尔伯特离开中国后去了比利时,之后的行踪无人知晓。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