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等后方同志认为“泽东同志对他自己错误的认识即在会议上也还不深刻,由他在前方负责,正确行动方针的执行是没有保证的,且后方的动员和领导亦需要他回中央政府工作”;同时,周恩来也曾经在致中央局的信中反映:过去前方关于战略原则与发展方针时常引起争论,“有时争论则不胜其争论”,“军事行动须当机立断”,但“前方组织既不是集中权于个人负责制,各人能力又均有长短”,“因许多不同意见且均系负责者的意见,自然要加以考虑”,“尤令人无所适从”等。因此,这时会上就有召毛泽东回后方的提议。当周恩来提出留毛泽东在前方,或“助理”周恩来或在周恩来监督下负指挥“全责”的两个方案后,“大多数同志都同意”第一种方案。毛泽东因不能取得中央局全权信任,也坚决不赞成周恩来的第二方案。会议批准毛泽东暂时请假回后方养病。10月6日,临时中央常委会讨论同意将毛泽东调回后方做政府工作。
10月10日,中共临时中央电示中央局:要采取进攻路线,具体方向由中央局讨论,“并能与泽东同志取得一致意见”,“我们可同意现在召回泽东同志与公开批评他的错误观点,批评的方法应该说服教育,并继续吸引他参加领导机关的工作”。12日,中革军委通令:“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兼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同志,为了苏维埃工作的需要,暂回中央政府主持一切工作,所遗总政治委员一职,由周恩来同志代理。”26日,临时中央任命周恩来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在王明路线统治下,在错综复杂的因素交汇下,宁都会议使毛泽东离开了红军,铸成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但是,毛泽东“答应前方何时电召,便何时来”。
对于自己宁都会议上的历史性错误,任弼时后来不止一次地进行自我批评。1943年11月,他在延安整风时说:“在中区时期(二年),我在政治上是接受四全会后中央的路线,在军事上是主张积极进攻的,对于苏区红军发展的历史特点不加了解,不懂得战争规律……与毛的思想政策对立,以致于反对。在扫清道路的斗争中成为积极的协助者。”1945年4月20日,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发言中,他又检讨说:“宁都会议上,我反对分兵准备战场,因此就把毛的军事领导撤销而以周替代”,“这是小资产阶级拼命主义的表现”。
真诚的革命者,对于自己的错误,也必然会在历史的检验之后,服从真理。任弼时就是这样真诚的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