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伊尔库次克、尼布楚、伯力、海参崴、库页岛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其他地方,沙俄军警对世代居住在那里的中国居民,也发动了同样的大屠杀。在俄国境内的中国人,“被枪毙、水淹、火焚不下十余万。”(《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第641页。)这充分暴露了沙俄侵略者极端凶狠残暴的狰狞面目。
帝俄在江东六十四屯的大屠杀,和海兰泡一样,赤裸裸地暴露了侵略者的野蛮和残暴。帝俄军警和武装的民军在接到格里布斯基“立即把城内和区内全部中国居民迁往黑龙江彼岸”的命令后,马上把各屯居民驱往黑龙江边。据《瑷珲县志》记载,当时悲惨的情景是:“黄童离家长号,白叟恋产叫哭,扶老携幼,逃奔瑷珲对过,长江阻梗,绕越不能,露守江滩,群号惨人。”(《瑷珲县志》第8卷。)凶残的俄军“将各该屯华人驱逐入江,溺死者七千余人”。(《为姚都护咨请据约索还江东屯地由》。)格里布斯基还不满意,竟亲率骑兵,侵入江东六十四屯,先焚烧了补丁屯,凿沉了补丁屯的渡船,接着把来不及渡江的二十八屯同胞“聚一大屋中,焚毙无算。”(《瑷珲县志》第8卷。)从16日至21日,六天之内,江东屯落全部被俄人抢劫和烧毁。帝俄在血洗江东六十四屯后,阿穆尔总督按沙皇政府指令,悍然宣布:“根据《瑷珲条约》规定,一直归中国当局管辖的前满洲外结雅地区(按:即我江东六十四屯)已归我国当局管辖,凡离开我方河岸的中国居民,不准重返外结雅地区,他们的土地将交给俄国殖民者,供其专用”。(1900年8月17日(俄历8月4日)《阿穆尔报》。>%长期辛勤开发这块土地的中国人民遭到了帝俄侵略者的血腥屠杀,他们的一切劳动果实又被帝俄侵略者野蛮霸占了。
四、江东人民的愤怒反抗
义和团反帝爱国的伟大壮举,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居住在江东的中国同胞,也扬眉吐气,“得意洋洋”(《围攻布拉戈维申斯克与占领瑷珲》,第14页。)。尤其是帝俄强盗公然挑动战争和进行血腥屠杀,更加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意志和胸中久已燃烧的反抗怒火。
海兰泡的爱国同胞,面对帝俄的血腥屠刀,他们心向祖国,不畏强暴,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有的外国人做了如下的记载:“中国居民被虐待所激怒了,他们抛弃了消极态度”(《俄中战争》,七《黑龙江事变》。);“中国人的情绪也明显地改变了,变得比较好斗和喜欢纠缠”(《围攻布拉戈维申斯克与占领瑷珲》,第10页。);中国侨民“同仇敌忾”,“铤而走险起来反抗这一悲剧”(石光真清:《谍报记》。)。这些记载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记录了海兰泡中国同胞的斗争意志和抗俄决心。7月14日,“米克海尔”号进行武装挑衅之时,在它拖带的驳船上服役的中国苦工,奋勇起义,离开了驳船,乘划艇快速驶至爱辉,投入了祖国怀抱。在帝俄下令逮捕中国居民时,居住在城里的中国同胞,纷纷闯出,大约有一千五百名汇集到距城三、四俄里的山间和丛林里。在被押往警察署和上海兰泡江岸的途中,他们“不是甘心情愿地走”(《围攻布拉戈维申斯克与占领瑷珲》,第31页。),有的寻找各种机会隐蔽起来,有的冲破警戒线,冲出虎口,有的赤手空拳与全副武装的俄国警察和骑兵进行英勇搏斗,宁死不屈,直至悲壮牺牲。在21日被强迫“渡江”的中国同胞中,有的泅到对岸后,不顾个人安危,又投身于抢救江左难胞的斗争,使更多的骨肉同胞回到了祖国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