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六十四屯人民,面对帝俄的军事侵略,大多数青壮男子,在爱辉义和团的鼓舞下,自动地武装起来进行自卫。博尔多战役,是江东人民抗俄正义斗争的一次激烈战斗。
博尔多屯在精奇里江口,与黑龙江右岸的卡伦山相遥对。帝俄在此非法建立一号哨所,是为监视我卡伦山阵地,控制江东六十四屯通往爱辉的江面。7月17日,爱辉军民目睹帝俄吞噬我江东土地、骨肉同胞遭受屠杀的悲惨情景,无不磨拳擦掌,义愤填膺。夜晚,有五百名自告奋勇的义和团战士和清军士兵组成的突击队,飞驰过江。他们在六十四屯人民的配合下,埋伏于距一号哨所一千四百英尺的凹地里。驻守该地有五百名俄军。18日凌晨,我军首先伏击了由该哨所派往加强二号哨所的一百名俄军及其所携带的军用物资。经过一阵猛烈的排射,领头的俄官,抱头鼠窜逃入一号哨所,其余俄兵如惊弓之鸟,东躲西藏,后又沿着通往海兰泡的大道,狼狈逃窜。在哨所的俄军,听到枪响,从睡梦中惊醒,顾不得穿衣,仓惶应战,企图负隅顽抗。当我军重伤连长巴索夫腿部后,龟缩在哨所里的俄军也开始溃退。我爱国军民越战越勇,斗志激昂,紧紧追击逃敌,打得敌人慌乱不堪。漏网的敌人逃到渡口,抢着爬上等在那里的俄轮,逃往精奇里江北岸。在这次战斗中,中国军民杀得“俄兵尸横遍地”,“死伤不下百余人”(《拳匪纪事》第3卷,《东三省失守始末记》。),拔掉了敌人据点,焚毁一座火药库,夺获了不少枪械弹药,为死难同胞报了仇雪了恨,为江东同胞争取渡江赢得了时间。漏网的敌军在海兰泡的俄军增援下,又反扑回来,我军被迫于18日晚返回爱辉。
博尔多战斗之后,江东六十四屯人民抗击沙俄入侵的正义斗争,仍在继续。7月20日,在位于界内南部嘎尔产河西岸的嘎尔泌屯发生战斗。防守该屯的二百名爱国居民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迫撤出阵地。到21日,帝俄侵略军全部占领了江东六十四屯。
江东人民的抗俄斗争是可歌可泣的。许多同胞在保护亲人渡江脱险、在保卫自己家园和捍卫祖国主权不受侵犯的战斗中,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烈士们的业绩永垂青史。这是中国人民抗俄斗争史上光辉悲壮的一页。江东六十四屯被帝俄霸占以后,中国人民为收复江东失地,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中国政府有关当局亦曾为此多次提出交涉。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当时曾以极大的愤慨痛斥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揭露它发动侵华战争的反动本质,给予中国人民正义的声援和巨大的支持。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沙皇政府在中国的政策是一种犯罪的政策”,“它们杀人放火,把村庄烧光,把老百姓驱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这就是所谓“俄罗斯'文明传播者'使命在远东的新成功。”(《中国的战争》)
在俄国工人阶级和世界公正舆论的严厉谴责下,沙皇尼古拉二世作贼心虚,为了开脱罪责,欺骗世人,不得不假惺惺地按照俄国资产阶级的喉舌,《阿穆尔报》一类的献计,“来赎罪”,“来弥补我们自作自受的瑕疵”,于1901年5月成立军事法庭,对大屠杀进行所谓的“调查”和“审讯”。1902年结束“调查”后,沙皇政府只是把杀人凶手阿穆尔军区司令格里布斯基“免职”,但“并没有把他从军部罢黜”。(兰森:《俄中战争》,九、《屠杀》。)此后,在沙皇政府的专制淫威下,连帝俄某将军在日记中都写道:“黑龙江悲剧是俄国人避而不谈的话题。”(兰森:《俄中战争》,九、《屠杀》。)时至今日,苏修新沙皇也对此讳莫如深。但是,江东六十四屯旧迹犹存,鲜血染红了的黑龙江水奔腾不息,是永远也磨灭不了的历史见证。中国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老沙皇欠下的笔笔血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