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工科技 > 正文 >

A50“支柱”预警机

2014-06-07 16:31:55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二战中雷达在空战和海战中起了巨大作用。战后,人们想到,把雷达送上几千米的高空,能减低地球表面曲度对雷达探测能力的影响,一定大大提高它的侦测能力。

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为了与美国在全球争夺霸主地位,苏联政府开始大力扩充军备,启动了众多军事项目。很多世人熟知的武器系统,诸如苏-27、米格-29、基辅级航空母舰等都是那个时代发端的产物,A-50空中预警与控制飞机(AEW&C)的计划也肇始于那个国际风云变幻的年代,并伴随着Shmel这种全新的空中预警与控制雷达的研制与发展过程。1969年开始,苏联决定研制一种新的空中预警和控制飞机。苏联政府当时的愿望是想迅速扩充其空中预警与控制的能力,并淘汰落后的图-126苔藓空中预警机。淘汰图-126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图-126上的Liana雷达对于低空飞行的目标犹如“白痴”,难以为苏联全球争霸的战略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更可怕的是,它对控制人员的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很多机组成员都因为过度的电磁辐射而患有不同程度的血液病症。谁能成为Shmel雷达的载机?这在当时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图-126,图-142M和图-154都曾经成为候选的对象。装备有D-30KP发动机的图-156也一度成为呼声很高的“人选”。这架飞机曾被设计用来携带这种新型的雷达,甚至还要装备上AA-9空空导弹和30毫米的机炮。最后,苏联专家决定,将携带Shmel雷达的重任交付给一种已经使用的机型,伊尔-76运输机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

苏联的工程师们首先将新研制的雷达和电子系统装在了经过改造的编号为601的图-126飞机上,然后进行了大量的系统实验,不断完善雷达的性能指标和各种任务系统。但没等到新雷达研制成功,1978年12月19日,利用伊尔-76运输机改造的首架A-50原型机(生产编号073409243,服役序列“10”号)便进行了首次处女飞行。1983年12月30日,驻扎在立陶宛希奥利艾的苏联国土防空军第67独立远程监视中队迎来了第一架生产型A-50(生产编号0023436096,服役序列“30”号)预警机。1984年一年的时间,第67独立远程监视中队淘汰了所有的图-126飞机,换上了崭新的A-50。但由于A-50计划的仓促性和新型雷达研制进度的大大滞后,这些早期接收的A-50上装备的是由图-126上Liana雷达系统变异而来的代号为Shmel的雷达。

70年代末,苏联伊留申设计局以伊尔-76大型运输机为平台,加装有下视能力的空中预警雷达,研制出A50型预警机,作为图-126型预警机的后继机。该机于1984年研制成功,与前苏联的第三代超音速战斗机米格-29、苏-27等一起组成90年代的空中防空体系。北约代号Mainstay“支柱”。其雷达天线罩位于机翼后缘处的机身上部,比美国的E-3A靠前,故前半球视界不如后者,但采用高平尾,后半球视界优于后者。在飞机头部有空中加油受油杆,头锥内装有气象雷达,头锥下后侧雷达罩内估计为地形测绘雷达。A50取消了伊尔-76的机头领航员透明风挡。机翼上面有凸起的天线罩,估计为卫星通信天线。机身腹部前后两侧有天线罩,装电子对抗监视天线。垂尾根部有辅助动力装置进气口。尾部有天线罩。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