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华夏春秋 > 正文 >

唐帝国阿拉伯帝国怛罗斯之战:改变中亚局势

2014-06-05 16:29:11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公元八世纪中叶 ,世界上三个超级大帝国,唐、阿拉伯、吐蕃,经过了近百年的扩张之后在中亚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著名的怛罗斯之战便于此时爆发。由于史料的简略和战争的重要...

  如前所述,我们知道,唐军的失败与唐阿双方的兵力悬殊脱不了干系,西方的学者基本持这一观点。但中国的许多学者总是对唐将高仙芝耿耿于怀. 在攻打石国的过程中,世人对高仙芝多有指责,如高仙芝没有信义,屠城,贪财。其实细细分析,这显然有些强词夺理。首先是说高仙芝没有信义,根据是已经和石国国王和谈,却用偷袭。中国兵法历来是兵不厌诈,李靖夜袭阴山,也是凭借和谈麻痹突厥人,而后一举成功,世人多称赞这一壮举,为何高仙芝用这个办法就是没有信义?《资治通鉴》卷211开元三年(715)条记载“伪与石国约和,引兵袭之”,明显是高仙芝为了麻痹石国而用的谋略。然后是说高仙芝屠城,其实这是当时战争的常用手段,比如说开元三年之役,“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传,自已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余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震西域,大食、康居、大宛等八国皆遣使请降。”为何这个时候没有“诸胡怒,连兵攻四镇”呢?其实所谓的“诸胡怒,连兵攻四镇”只不过是中亚河中地区的西域国家在阿拉伯的控制之下联合进行的一次政治反攻活动,和高仙芝是不是屠城关系并不大。最后是说高仙芝贪财,这一点最为冤枉,兵法有云:“使贪使愚”。高仙芝正是完美的应用了这条兵法,所以他的军队才可以保持如此高的战斗力。大唐名将李靖击灭突厥之后,被人弹劾说“治军无法,突厥珍物,掳掠俱尽”,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史书记载高仙芝“颇能散施,人有所求,言无不应”。可以明显的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很贪财的人。有学者还认为高仙芝就犯了兵家大忌,“深入胡地,后绝援兵”,后方补给不足。其实,李靖当初率三千骑北击突厥,又何尝不是深入胡地,霍去病,追击匈努几千里,甚至到了贝加尔湖,又何来后援?但我认为这恰恰是高仙芝用兵的风格,而且这个距离,还不能算冒险,小勃律之战的危险系数要比之高得多。这不过是喜欢纸上谈兵的幼稚学者对失败的将军的无理取闹。错只错在此役高战败而归,倘若大胜,那么他们的赞誉恐不亚于小勃律一役。此外,学者李方认为高仙芝“以其无藩臣礼”而讨石国,属于过激行为,造成怛战大失人心,与阿拉伯军队相遇一触即溃。其实,这只不过是讨伐石国的一个细枝末节的理由,更重要的是石国的行为已经告诉我们,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石国开始使用这种寻找新的主人的方式来应对来自双方的压力。或者说,高仙芝伐石国不过是给阿拉伯人看罢了,他对石国人的惩罚越重越能震慑阿拉伯人。

  此处我们还需对葛罗逯众的临阵倒戈作进一步的分析。关于倒戈的原因,史料全无, 但怛逻斯之战后葛逻禄人轻易崛起,控制了碎叶地区,这是众所周知的。唐军与多于自己一倍的真主的战士们血战五昼夜才开始奔溃而非一触即溃,这不得不使我们推测在第五日的夜间,唐军突然受到来自葛罗禄人和大食人的袭击,如果是这样,无疑是杀了唐军一个措手不及,使其混乱而失去控制,因为直至当夜,高仙芝的损失也许并没有那么惨重, 如果有机会使之重新恢复纪律,则完全有机会再战,但困难恰恰是,当时在夜间,局面已经完全失控。《新唐书》卷138《李嗣业传》记载,“会拔汗那众还兵,辎饷塞道不可骋”,可见主帅与番将士卒已完全分散。

  三、怛罗斯之战的影响和战后中亚的局势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