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美国认识到中美在东亚中国近海乃至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对中国越来越有利,而受制于地缘障碍、技术限制和预算紧缩,美国暂时找不到很好的反制办法;另一方面,美国尚不愿意放弃其在东亚的权势,正试图采取更具进攻性的威慑方式对中国进行战略预置,比如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和“空海一体战”作战概念。美国不仅没有改弦更张的打算,反而试图采取更危险的威慑方式逼退中国。而与此同时,美国却频繁高调重申将介入钓鱼岛争端,并要求中国明确南海“九段线”概念,其逐渐放弃了原本在涉华海洋争端问题上相对“中立”和超脱的姿态,正加大赌注,承担着愈加繁重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在台湾问题与涉华海洋争端问题上,中美各自的利益性质有很大差异,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利益重要性及对这些问题的关切程度,远非美国所能比,美国缺乏在这些区域对中国实施进攻性威慑的可信度。在中美西太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继续扩大这种安全承诺,采取进攻性的威慑策略,其结果将只能是逼迫中国不得不“奋起反抗”。
其次,美盟既是力量倍增器,同时也是战略包袱。强大的盟友体系是美国全球霸权的支柱,美日同盟是美国亚太战略的基石。借助盟国力量及资源增强自身权力本是国际政治中的惯用伎俩,美国在自身实力相对下降的时候,盟国的支持就显得更加重要。奥巴马政府推动“亚太再平衡”的实质就是为了进一步在政治、经济及安全等方面捆绑盟国,并向盟国分摊责任,以维持并扩大自身战略主导优势。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日本、菲律宾等盟国积极响应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当然有所图,它们试图“拉虎皮作大旗”,利用美国的强大军事政治影响力“吓阻”中国的海上维权行动。钓鱼岛、南海这些争端并无关美国重大利益,长期以来,美国也坚持在这些问题上“不持立场”“不站边”。然而,近些年,涉华海洋争端成为美国重返亚太的一大杠杆。为了拉拢盟友,美国似乎乐于给日本等盟友开“空头支票”,对中国频繁示强。鉴于涉华海洋争端的激烈程度,美国存在被盟友政策绑架,从而与中国爆发不愿意的冲突与战争的风险。
美国显然看到了这种风险,因此在对中国喊话的同时,也对其盟国施压,希望既取悦盟国,又不过于激怒中国。这种做法既不能令日本、菲律宾等国满意,也给了中国足够的敌意。除非美国真想与中国为敌,否则因这些问题与中国对抗实属不智。
其三,美国需要让出的只是东亚,收获的将是整个世界。中国追求的权力地位是相当有限的,它不是为了在全球与美国角逐霸权和争夺影响力,而只是为了谋求与其自身实力地位相称的权力地位,具体到东亚地区,中国所诉求的无非是自己的领土主权和合法权益。与中美双方在东亚相对激烈的权力竞争不同,中美在世界的广阔范围内,在防核扩散、维护海上航行自由与安全、促进经济繁荣及反恐等全球性议题上有着诸多共同利益。与俄罗斯不同,中国是当今国际体系的受益者,是美国维护国际秩序的潜在战略伙伴伙伴。
中美间的主要矛盾均集中在中国周边地区,如果美国在该区域奉行与中国对抗的政策,将会给自己制造一个可怕的世界对手;反之,如果在此给予中国足够的空间,分享部分权力,则会带给美国一个维护世界秩序的有力帮手。美国让出的仅是亚太的部分权力,而收获的是整个世界,这绝对是笔划算的买卖。
因此,基于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全球责任共担的需要以及总体利益的权衡取舍,美国继续东亚谋求安全上的优势将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如果美国坚持在东亚海域对崛起的中国进行全面制衡,这不仅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加速美国霸权的衰落。美国应当接受中美在东亚海域实力对比变化的客观现实,并把握妥协退让的战略意义,同时清晰地表明美国在无损其全球领导地位的前提下,将多大程度地尊重中国的合法利益。
俄媒称美将全部力量投向亚太 仍会彻底输给中国
据俄罗斯《专家》周刊网站5月18日报道,在军事预算削减条件下,五角大楼失去了对拉美和非洲的兴趣,把所有力量都投向东南亚地区。但是,美国在此地区最终将会彻底输给中国。在阿富汗的失败,以及在中东的信誉扫地,导致美国地缘政治威望沦丧。在此情况下,俄罗斯完全有机会不用增强军事存在就能填补“力量真空”。
美国正在疯狂地寻找新军事战略,企图在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条件下继续维持自己的全球大国地位。这种结论可以从美国国防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得出。俄外交部国际事务委员会在介绍和评价这份权威分析报告时指出,在预算削减的条件下,五角大楼宣布可能加强对世界新兴经济体的军事和政治影响,显然是自相矛盾。
俄外交部国际事务委员会专家、远东联邦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副教授古宾指出,与以前的报告相比,五角大楼这次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显得有些伤感,全部80页文字的主旋律是对国防开支削减的遗憾。众所周知,美军预算从2012年起每年将减少500亿美元,结果使美军高层将领感到有些张皇失措,这在五角大楼的评估报告中感受得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