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年底,格军与残存的阿布哈兹武装几乎把苏呼米打成一片废墟,阿武装的抵抗似乎已山穷水尽。但1993年一开年,从国际军火贩子手里买到大批坦克、大炮甚至飞机的阿布哈兹武装向苏呼米发起反击,格鲁吉亚人只能在苏呼米市区保持几个孤立据点。面对急转直下的战局,谢瓦尔德纳泽公开在电视讲话中表示,苏呼米沦陷就意味着“格鲁吉亚失去宝贵的自由”,并谴责俄罗斯驻军暗中支持阿布哈兹武装。而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却针锋相对地表示,俄军将继续呆在阿境内,“以保卫黑海地区的战略利益”。
残酷的战斗继续展开,在1993年3月16日的战役中,阿布哈兹声称打死了50个敌人,而格鲁吉亚则声称打死了20个敌人。苏呼米巷战持续到1993年夏天到来,双方都损失惨重。当年7月,当阿布哈兹武装占领了从第比利斯通向苏呼米的两条补给公路,形成对苏呼米的合围之势后,守城的格鲁吉亚人彻底崩溃了,他们扔掉武器,拼命向第比利斯溃逃,苏呼米最终在9月初重回阿布哈兹武装手中。在接下来的几周里,阿布哈兹武装继续向南攻击,追赶撤退中的格鲁吉亚政府军。终于,格军被迫从阿布哈兹全部撤出。到这场战争结束时,阿布哈兹境内的25万格鲁吉亚族人沦为难民,这个自称的“独立国家”,事实上完全被5万名阿布哈兹人主宰。
格前总统试图重返政坛未果
当格鲁吉亚举国为失去苏呼米而悲痛之际,被迫退位的前格鲁吉亚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带领一支武装返回格鲁吉亚,试图推翻谢瓦尔德纳泽政权。然而,这位经历过冷战风云的“银狐总统”迅速改弦更张,闪电般地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好,并在一周之内签署格鲁吉亚加入独联体的协定。于是他的政府获得俄罗斯提供的大笔军援,同时,俄罗斯也制止了阿布哈兹武装进一步的进攻。
腾出手来的谢瓦尔德纳泽将全部力量投入到与加姆萨胡尔季阿的较量中,经过一个多月的混战,弹尽粮绝的加姆萨胡尔季阿及其追随者退到格西部的森林地带。1993年12月31日,俄媒体突然传出加姆萨胡尔季阿开枪自尽的消息,他的遗体后来被安葬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谢瓦尔德纳泽的地位终于稳固了。
根据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的决定,俄罗斯维和部队于1994年开始在格阿冲突地区执行维和行动。但近年来,格鲁吉亚积极申请加入北约,加深了俄罗斯对于北约东扩的担忧;俄方面采取多项措施加强与阿布哈兹的合作,又引起格鲁吉亚的强烈不满,阿布哈兹再度成为格俄斗法中的棋子。
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的由来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面积3900平方公里,人口约19万,主要由奥塞梯人、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组成。南奥塞梯与俄罗斯北奥塞梯接壤。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鲁吉亚中央政府的管辖。
1992年1月,南奥塞梯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急剧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所以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
1992年6月24日,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四方最高领导人就和平解决南奥塞梯武装冲突问题首次举行会谈,达成有关实现停火、成立维持和平部队和设立监督委员会的协议。格奥冲突双方随后实现停火。根据协议,俄、格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四方混合监督委员会,由俄、格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负责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使命。
十几年来,南奥塞梯当局谋求独立的初衷一直未改,与格中央政府的冲突仍不时发生。
2008年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并对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进行炮击,使冲突地区的局势骤然恶化。当天,俄第58集团军部分部队开进南奥塞梯,增援驻扎在冲突地区的俄维和部队。俄格战争正式爆发。8月12日,战争结束,格鲁吉亚惨败。
至今,俄罗斯仍在南奥塞梯境内驻有军队。目前,南格交界地区的局势十分复杂,爆发战争的机率很高。
阿布哈兹问题的由来
阿布哈兹是格鲁吉亚一个自治共和国,位于格鲁吉亚西北部和黑海东岸,北部与俄罗斯接壤,首府为苏呼米。阿布哈兹面积约8400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包括阿布哈兹人、格鲁吉亚人和俄罗斯人。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苏联解体,阿布哈兹开始谋求独立,并于1992年7月自行宣布脱离格鲁吉亚。这一举动引发了格鲁吉亚中央政府与阿布哈兹地方当局之间的武装冲突。在联合国和俄罗斯的调停下,格鲁吉亚中央政府与阿布哈兹地方当局于1994年5月达成停火协议。俄军随后以独联体维和部队的名义进驻阿布哈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