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在长白山腹地的某综合训练场看到,某装甲团10多辆坦克呈战斗队形刚驶入训练场,邻近的步兵、炮兵、导弹等数十个专业兵种就闻风而动,按照各自的作战编组和战斗队形开始抢占地形,对坦克群展开瞄准攻击。一时间,各种轻重火器瞄准坦克编队纷纷开火。正在高速冲击的“活靶子”,顿时陷入一片刀光火海中。
“活靶子”进入专业训练场,不仅增加了实战化训练的氛围,而且加大了训练的难度和强度,提高了各专业兵种的实战能力。不久前,上级对该师30多个专业兵种训练进行考核,成绩比去年同期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许多官兵纷纷感叹:“有了‘活靶子’,训练起来一下子就进入了实战状态!”
实战化训练喊了很多年,为何在一些单位落实得并不好?不是条件不具备,也不是情况不允许,关键是缺乏责任心。有了责任心,就会严肃认真抓落实,就会想方设法解难题。看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化解军事训练难题,树立对战斗力负责的责任心尤其重要。
新疆军区某旅69个高原保障课目纳入日常训练
低气压条件下野炊,蛇形高地夜间闭灯驾驶,模拟山地条件应用射击……5月初,记者在新疆军区某保障旅训练场上看到,69个高原保障课目被纳入日常训练计划。这是该旅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强化高原战场适应性训练的最新举措。
该旅党委在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认识到,把战斗力标准落到实处,就要真正做到仗怎么打后勤就怎么保障,仗在哪里打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不让战斗力标准发生偏移,就要把日常训练与未来高原战场需求接轨。为此,他们把高原保障训练课目分成5大类,分门别类指导各模块针对担负的任务展开训练;编写油料、军械、弹药、医疗等高原保障训练教案、教材180多份,创新训法24种,建设各类高原模拟训练场地10多处;科学制订训练计划,按照营区模拟分训、不同海拔递进训练、高海拔综合演练的组训方式,突出高寒山地生存、高原伤病防护等基本技能,增强官兵耐缺氧、耐持久和抗眩晕等能力,提升各分队保障实施和协同对接等能力。
记者在该旅驾驶综合训练场上看到,12台运输车依次快速通过一条高3米、长1000多米、仅容一台车行驶的蛇形模拟高原山路。现场组训的三营营长刘军告诉记者,他们要求全营人人掌握复杂道路驾驶技术,使官兵执行高原保障任务能力明显增强。
揭秘中国猎鹰反恐突击队残酷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