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这一宣示,深刻诠释了中国外交战略的内涵:一是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一是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过去一年,更加活跃的中国外交正是围绕这两个层面,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勇毅担当。
改革开放35年来,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让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然而,2013年的一段时间里,伴随产业结构调整,国际上一些人放出了“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
“7.7%的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我们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
摆数字,讲事实,说道理,习近平一次次借助国际舞台表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动减速以换取更好增长质量,通过深化改革突破发展瓶颈。这是对中国自身负责,也是对全世界负责,对人类社会的未来负责。
“一个经济运行更稳定、增长质量更高、增长前景更可持续的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是长期利好的”、“我们有条件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广阔市场和发展空间”、“增长动力从哪里来?我的看法是,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
谈改革,论发展,道未来,美丽的巴厘岛,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发表《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的主旨演讲,引起广泛关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对中国是一个利好,对世界也是一个利好。”一年多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利用各种外事场合阐述改革蓝图,宣示中国信心,展示光明前景,让外界看到同中国加强合作的巨大机遇。
事实是最好的说服。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最被看好的主要投资目的地。放眼未来,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5000亿美元,出境人次超过4亿……在国际金融危机阴云未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良好表现和光明前景,增添了国际社会的信心,提升起全球经济复苏的希望。它有力地证明了这样的判断:中国的机遇就是世界的机遇,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应。
对内做好办好自己的事,维护本国利益;对外推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