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来,坚持正确义利观,习近平代表中国对发展中国家作出郑重承诺。“政治上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优先,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倡导并身体力行的正确义利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弘扬公平正义、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一面鲜明旗帜。从提出“真、实、亲、诚”的政策,到倡导建设更高水平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再到访问东南亚、中东欧、中亚等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中国以行动践行不变的理念:永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
一年多来,中国宣示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也划定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则明确底线。上任仅两个多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向国际社会发出清晰而坚定的信号:“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鲜明的中国方略、开放的中国胸怀、坚定的中国态度,2013年,中国以最大的诚意拥抱世界,世界也以最大的热情关注中国。
在全球媒体的聚光灯下,中国成为持续闪亮的焦点。从首访国家“路线图”,分析中国领导人的“世界观”,由中非“友谊和传承之旅”,把脉中国外交新动向;在中美会晤对话中感受“中国与日俱增的全球大国意识”,或者就首次集中访问中亚四国剖析“中国外交新思维”……第一时间迅速密集的报道,连篇累牍条分缕析的评论,这一年的世界,记录下一个新兴大国充满活力的卓然风采,见证了社会主义中国开放包容的自信力量。
这真是令人感慨的历史性变化。自鸦片战争以来,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始终以落后者的命运位居世界的边缘。新中国60多年风雨兼程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30多年追赶时代的不懈努力,一个发展中的东方古国用几十年走过了别人两三百年的路。国际地位的变化,国家实力的增强,让“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有了更雄厚的底气、更坚实的土壤。
中国担当
——内外双修,兼善天下
在努力把自己事情办好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向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为全球性挑战和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贡献智慧和力量,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政治学家曾论述大国的历史使命,认为它们“命定要创造伟大和永恒,同时承担责任和痛苦”。
伴随着国力上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有了更多期待。中国应该用怎样的努力,创造这份伟大和永恒,承担这份期待和责任?
“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