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社会民生 > 真情时刻 > 正文 >

女子家住燕郊北京上班 母亲连续4年帮排队等车

2014-06-07 21:17:10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开往北京的814路公交 河北小镇燕郊,被驶向北京的第一班公交车发动机吵醒了。 清晨5点半,路灯已熄,天还没亮透,814路早班车开始发车。张红英的手机闹钟也响了...

  央视报道过后,张红英在车站见到过好几拨记者。就连来燕郊看房的北京中年妇女路过814路车站,都会敏感地掏出手机拍照,“就是这儿吧?都成一景了!”

  “为什么你们最近对这个事这么上心?”张红英不明白。一名记者告诉她,可能是因为“京津冀一体化”的新闻,人们又想起这个已经发展多年的小镇。

  如今,这里有北京百年小吃“小肠陈”,有酷似“必胜客”的“意萨欢乐餐厅”,还可以使用北京公司发的味多美、沃尔玛购物卡,看上去越来越像北京了。但人们留在燕郊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这里因此又被称为“睡城”。

  周末,燕郊的年轻人多了起来。孙梦呆在家里,她不让张红英做饭,自己下厨做了个糖醋排骨。有时,她会带母亲去北京看电影,看芭蕾舞,或者带她去商场买衣服,然后再去肯德基里吃个圆筒冰激凌。

  “她挺好的,老是给你惊喜。”张红英脸上露出笑意。“我过生日,她给我买项链,有珍珠的,有银的,有金的,还给我买玉手镯。”她一样一样数着,“我挺感动的,她休息时间不多,还来陪我。”

  “她怎么没跟我这么说过。”听完记者转述,孙梦乐了,“我每次给她买,她都说不好,怕花钱。”

  在这些排队的父母口中,孩子都是“懂事的”。来自东北的董阿姨说,一天晚上她回家,发现儿子已经把饭做好了,还喂到她嘴里,说了句:“妈妈,谢谢你。”

  “北方男孩子一般不怎么说这些,我看他没咋说,眼泪就在眼圈里,没流下来。”董阿姨也哽咽了。

  这些年来,燕郊的楼越盖越多,孙梦家对面新建起来的小区,马上就要交钥匙,上万人即将入住。这几天,连燕郊的黑车司机都在说,到时排队得多壮观,更上不去车了。

  这里已经是个体型超大的小镇了,房地产广告牌刷上的最新口号是“低密度”。王立柱送孙子去幼儿园,发现一个班里有接近100个学生,老师都得用大喇叭上课。

  为解决814路公交车的排队困境,老梁曾在网上给北京市长信箱写过信。为了让数据有说服力,他拿着工具尺,站在车站旁边量过:早高峰时一块地砖上最多能站两三个人,排队长龙在200-250米之间,乘客等候30-40分钟才能乘上车。

  “我经常为女儿上班排队,深知在京城上班的燕郊人的苦楚……敬请北京市领导理解和可怜天下父母心。”他在信中这样写到。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