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群英论见 > 网友投稿 > 正文 >

中国文化脉络——易

2014-06-05 17:18:02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翻开人类浩瀚的历史,其中璀璨绚烂的一页非中国文化的历史莫属。国人到今天虽然仍有对近代以来中国灿烂历史文化惨遭蹂躏的深深刺痛在胸中,但无数次翻开记载着中华文明灿烂篇

  《易》,不易,变易,简易。

  《易经》的渊源有着很多的版本和解释,笔者不是专门的学者,还无法给读者一个确切的答案,来说明《易经》究竟起源于何时,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之所以要从这里开始中国文化的脉络,的确没有贬损在《易经》的文字记载流传之前,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中,三皇五帝乃至盘古开天的那个更早时代的意思。而是要着重说明,比《易经》还要早很久的那个中国文化的神话时代里,无论盘古开天地、还是女娲补天、黄帝战蚩尤、后羿射日或是嫦娥奔月……都是先民们口口相传的最古老文化的象征,也就是原生态的,不带有后来系统而且更加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土壤而已。

  黄帝的传说固然很多很多,包括着指南车的发明、五音七律的创造、官制起源的建设……在内,但是的确还没有实际的文献可供佐证,因此还是停留在一种神话或者传说的阶段上。这跟《易经》是不同的两个范畴,也因此,继往开来的历史传承中,我们一提到儒家思想就必然会联想到孔子所处的时代,而又要问及孔子的思想师从为何处呢?

  如此,就更不要说在孔子之前,道家的鼻祖,作为当时周王朝史官的老子,他又师从何处呢?进而来说,周王室的藏书中,那些不曾为人所知的书籍中,又是哪些呢?

  这就不能不论及中国文字,而《易经》之所以说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渊源之一,就在于它的存在,证明了中国古老文字的起源的确是带有着符号意义的,一横不断则为“阳”,一横间断则为“阴”。古老的中华文化传承,对于天地万物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乃至于进而推而广之的精微专注,都包含在了这简朴而又内涵深邃的“阴阳”之中。

  因此,无论后世的学者对于《易经》有着怎样的起源争辩,对于其内涵的广泛一致认可均包含在了总结《易经》精义后的三个内涵上——不易,变易,简易。

  起于何时?遥不可知。但是《易经》对于中华文化的贡献甚大,这是有目共睹的。在这一点上,孔夫子的“韦编三绝”可作为明证,历朝历代的帝王纵然如秦始皇那般文化专制,但是对于《易经》却从没有禁止过。这就使得,发端于《易经》的三个精髓内涵得以传承不断,当属时至今日对中华文化贡献最大的启蒙思想。

  何为“不易”呢?

  那就是天地的恒常,四季的更替,阴阳的常在……虽然有些变化,但是在规律上或者表象上,总能找到似乎从来没有变化的那些事物。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人不仅仅把目光投向了天地间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男女雌雄、山的巍峨、水的长流不息……更加把目光投向了其中所蕴藏的客观规律。八卦,因此而在《易经》中的得以出现。那些标志性的象征性符号化的概念出现,则意味着中国古代的先民已经把握住了其中“不变的规律”。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