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史海钩沉 > 正文 >

抗战中的湖南精神

2014-06-05 16:54:27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鉴于湖南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中日双方都投入重兵在此展开了空前激烈的大厮杀。从1938年11月日军占领湖南岳阳,到1945年8月抗战结束,日军对湖南发动了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最为悲壮的衡阳保卫战中,中国军队以一万八千人守卫衡阳,面对前来进犯的十一万日军以战死七千四百人的代价,杀敌四万八千人,这也创造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敌我损失比例的最大值4.6:1。如此战果,是中国军队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用40多天的浴血奋战换来的。守卫衡阳的中国军队不但没有人临阵脱逃,而且“轻伤官兵痊愈者,或未愈而不妨碍行动者,皆自动归队,参加战斗行列再战者,在千人以上。”在会战进行中,军队的后勤也成了大问题,“至战斗末期,视之作呕的酱菜也吃光了,各单位炊事员在被敌炸弹击毁,及未烧完之民屋中寻找食物,最后连皮鞋皆煮而食之。官兵盐水泡饭习以为常。”尽管主客观困难如此之多,中国军队却依旧顽强地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虽在此种苦不堪言之生活下,并未影响我官兵战斗意志,而且愈苦愈猛,愈战愈勇,令人敬爱。”这种不怕牺牲、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仍不屈斗争的精神,既是湖南人坚强性格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抗日战争作为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形势最复杂、牺牲最惨烈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如果缺少了这种民族精神是断不会取得最后胜利的,湖南的抗日战争更是需要这种以誓死反抗为精髓的民族精神的支撑。所以对于湖南战场上的中国军队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就连日军也不得不承认,守卫湖南的“中国军队的特点是不怕死,士气高”,“抵抗十分顽强”,“即使是主力已经退却,留下的掩护部队仍然坚守阵地,直至最后一个人”。

  二.在民族精神的鼓舞下湖南人民融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去

  在湖南的抗日战争中,除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外,湖南的广大人民也以各种形式投入到抗日杀敌的洪流中去。他们虽然手无寸铁,但依然以一种“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豪迈气概,同入侵的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1940年2月,临湘60岁的老农蒋味庭,在临湘陷敌后,即率子孙13人参加游击队,破坏敌交通,并将历年积蓄800元,捐赠出征军人家属。还是在临湘,农民张青松用斧头劈死强奸其妹的日本兽兵,取枪投奔游击队。在岳阳,农民易季秋,陈则川等拾起国民党溃兵遗弃的枪支,组织自卫队打击分散日军的抢劫行凶活动;年仅14岁的小学生金继贤趁日军逼他带路的机会,将日军引入国民党军队的埋伏圈,毙敌80余人,自己壮烈牺牲。湘阴一农民躲在门后用铡刀砍死一名日军,自己也被日军枪杀,其妻为其报仇,利用日军欲行强奸之际,以利剪刺死日军一名。湖南的妇女同胞也在抗击日寇侵略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1937年9月7日,全面抗战刚刚爆发,湖南省国才馆教授王家祯决定招募女青年100名组成女子大刀队,受训一个月,开赴前线杀敌。1943年11月下旬,日军侵入湖南澧县三沐乡时,有日兵两名进入一民宅内,屋内的两名中国妇女利用日军卸妆的时机,将其击毙。次日,又有3三名日本兵进入该宅,还是那两名妇女,这次各手执菜刀,其他们砍死。上述英勇事迹,仅仅是湖南人民杀敌行为中很小的一部分。这充分体现了湖南人民极具血性、不甘屈服的斗争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宣布,在湖南不仅有正规的中国军队在抗战,三湘大地上的每一个炎黄子孙也是为抗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只要湖南人在,湖南就不会轻易被日军占领,中国也不会轻易就亡于日本之手。当时侵湘的日军第六方面军参谋长宫崎周一在南岳读《湖南省要览》后认为:“湖南人自尊心强”,“富于尚武风尚”。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