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史海钩沉 > 正文 >

失之在政得之于野:蒋介石三次下野与复出

2014-06-05 16:54:02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历来政治人物,能于起落浮沉间不变其志,而屡败屡战者,常有超人毅力与胆志。蒋介石跃居高位后亦曾三度下野,但不久便又复职再起,每次下野都为其重出奠定声势。凡三次后,蒋

  双方剑拔弩张之际,“九一八”事变旋即发生,事发后南京的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各地学生纷纷集会、游行示威,通电全国,要求蒋介石出兵抗日。9月28日,学生冒雨到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蒋介石被迫出来“接见”。11月24日,全国各地到南京请愿的学生5000多人到中央党部请愿,蒋介石对他们说:“如三个月内不出兵,砍蒋某之头,以谢国人。”学生们不信他的话,次日在国民政府的大门前悬挂一口大钟,不时敲打,以示警告。蒋介石被迫“手书”答应学生“抗日”。

  在各派压力之下,再加上学生运动频发,蒋介石遂决定释放胡汉民,并与胡、汪在上海见面。随即蒋又“以退为进”,在1931年12月召开的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上,再度宣布辞职下野,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等职,交出政权、党权、军权。国民政府则迅速改选林森为主席,改为内阁制政府,并由汪精卫担任行政院长,但由于不满蒋介石未遭到实质处分,广州国民政府虽然自行取消通令,但仍设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仍维持半独立的状态。

  蒋虽下野,仍是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常委,仍暗中掌握军权,控制了军队等要害部门,除通过将自己人安置在京畿周围省份担任地方官长,将首都边防军队、特务机制牢牢掌控外,包括黄埔军队没有其他人能够调动,以及宋子文、江浙财团除了蒋介石之外一概拒不合作的态度,都让蒋介石无可替代,让新成立的国民政府面临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命运。

  1932年1月4日,孙科迫于形势,辞去行政院长职务,南京政权出现危机,亲蒋派乘机提出“请蒋介石到南京主持中央政治会议”之动议,当即得到通过。2月21日,蒋介石回到南京。3月6日被推举为“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军事参谋部参谋长,与汪联合执政。

  上海淞沪战役后,国民政府无力支持变局,舆论沸腾,蒋介石窥此机会,再度出山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开始了长时期的“蒋委员长”时代,也提供了新一阶段的蒋汪合作基础。至于胡汉民则因为长达数月遭蒋介石非法监禁的生活,与蒋结下不解之仇,遂连年奔走宣传反蒋、反共、反日,并于1935年因脑溢血逝世于广州。

  委员长时代的蒋,党内大佬对其已构不成威胁,汪精卫掌行政院,而党权

  尽弃。蒋则通过各种手段,扩充实力,其后更出任国民党总裁,其独裁之势渐成,遂无人可以更之。

  事不过三,再退几无立足之地

  1949年初,东北、华北全境解放,华中、华东的长江以北地区均为解放军占领,蒋家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蒋介石面临内外相逼的局面。

  早在1948年10月,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向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建议,“劝告蒋委员长退休”,让有前途的其他国民党领袖人物上台执政。“欲实现国共和议,非蒋介石去职不可”的舆论声音成为美国媒体的主流。

  蒋于此际派夫人宋美龄飞往美国访晤美国总统杜鲁门,要求“支持”。但杜鲁门对蒋失望至极,并未施以援手。此年12月24日,拥兵50万的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在武汉通电提出“国共双方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和蒋介石“下野”等要求;紧接着李宗仁与甘乃光等又提出五项和议主张:1.蒋介石下野;2.释放政治犯;3.言论集会自由;4.两军各后撤30里;5.划上海为特别市,作为和谈地点。接着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省相继通电主和,并要蒋介石下野。除夕日,蒋介石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征询意见,除谷正纲等少数几人外,其余一致认为蒋是和谈的主要障碍,应当去职。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