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中的劣汰者
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不久前刊载一篇文章,介绍了中国的“剩女”现象。文章中,BBC记者采访了在北京某广播电台工作的黄圆圆(音),黄特别指出自己马上就29岁了。
“真可怕。我又老了一岁。”她说,“我很焦虑。”
“为什么?”“因为我依然单身,没有男友。承受着巨大的结婚压力。”
BBC文章说,黄是一名自信、有气质、高收入的年轻女性,拥有自己的房子、中国名牌大学硕士学历和许多朋友,但在结婚这件事上,她感受到来自亲朋好友的巨大压力,“中国的媒体似乎也对她们不依不饶”。文章还引用了时下在中国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来阐释“剩女”田忌赛马中的劣汰者。为了可高可低的生活,你努力完善自我成为最优秀的A类,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然而,现实无情,A男娶B女,C女嫁B男,只剩下身处A类的你,面对丝毫瞧不上眼的C男而感叹:为什么条件还算好的自身遇不到合适自己的人?要么就是被迫接受“瞅得上眼的男人却都已结婚”的普遍现状,眼睁睁看着自己踏上这条“剩女”的不归路,独自空嗟叹。
除此之外,一篇在中国网络上流传的名为《有多少剩女值得我们同情?》的文章也被BBC这篇文章所引用。该文认为,那些长得不漂亮的女孩往往期望以教育提高竞争力,“悲剧的是,她们没有意识到,随着女性岁数增长,她们越来越不值钱,因此,等她们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时,她们已经人老珠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