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时政要闻 > 点评中国 > 正文 >

日华媒:中国纪念甲午历史 应避免仇恨日本

2014-06-11 17:36:25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甲午战争结束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不仅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半封建程度,造成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首先,纪念甲午历史,充分了解史实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对于发生在1894年的战事,中国称为甲午战争,日本称为日清战争。通过叙述口吻,原本不难判断发言者的立场,但略加留意不难发现,在中国,使用“甲午日清战争”等说法、颠倒事件发生顺序等,并非个别现象。其折射出的,恰恰是民众对史实所知有限,甚至存在误读。因而,纪念历史,应当从普及基本的史实做起。

  史实,即历史的本来面目。观点、结论是一以贯之的脉络,史实则是其上一颗颗闪耀的珠子。掌握充足的史实,有助于加深对一段时期内历史的了解,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结论。为避免重蹈覆辙,深刻反省,归纳、总结出可资借鉴之处,积极意义自不待言,而这些内容由领域内的行家给出,可信度、说服力都得以确保。但是,史实的选择往往因论证的需要而有所取舍,仅仅熟悉用于支撑论点的史实,难免失之于片面。为此,公布、披露更多的细节,并非无用之举。

  其次,纪念甲午历史,应该长期化、固定化,成为全民族共同的持续行为。

  1894年距今已过去120周年,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固然是中国纪念甲午历史的时代背景,但随着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年初设立“双日”,对甲午历史的缅怀,不应仅仅是一时之举,而需要被固定下来。

  纵观中日近代关系史,1931、1937、1945俱为不应遗忘的年份。“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的序幕,6年后的“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并于同年9月2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但如前所述,中日格局的扭转始自甲午战争,也正是伴随这一变化,日本的对华心态发生了转变。由是,纪念甲午历史并使这一行为长期化、固定化,有利于追本溯源,以此为开端观照1894年以来半个世纪的历史,更能够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

  再次,纪念甲午历史,目的在于以史为鉴,放眼未来。

  于1937年春投入拍摄的电影《关山万里》,插曲《长城谣》唱到:“没齿难忘仇和恨。”的确,一个民族牢记曾经遭受的深重苦难,能够从中获得奋发的动力,但是,心态完全为仇恨所占据,难免导致短视,并且加重前行的负担。

  客观而言,要求中国人不受情感因素左右,冷静地看待日本,存在相当的难度。但是,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具备成熟的国民心态,本是题中应有之意;其突出表现,莫过于态度上的坦诚和坦然。如此而言,中国纪念甲午历史,应避免由此陷入仇恨日本、对其全盘否定的弊端。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