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商面临的材料制约并非是取得镍、钴和其他金属等原材料,最为复杂的问题是制造或购买到能够用于航空发动机的耐高温合金材料。
有分析认为,中国现在超耐热合金还不能完全自给,据估计中国每年超耐热合金的生产量约为10 000吨,而需求量则为20000吨。
批量生产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于保证量产喷气发动机的可靠性尤为重要,
中国希望批量制造普惠F100同级别的发动机,并开发歼20这类第五代战斗机使用的高推力发动机,这些雄心在技术上和过程上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技术层面,中国发动机涡轮锻造、涡轮盘粉末冶金、钛合金空心件成型等问题上仍然薄弱。这些领域在近些年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由于基础水平较低,问题仍然存在。
中国需要建立先进的发动机生产线,以保证国产发动机的量产质量,生产自动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有消息称现在生产中加工超耐热合金材料仍然是一个难题,加工过程常常造成切割工具的频繁损耗。
图为对民用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实施等离子喷涂工艺
就质量稳定性而言,同型发动机需要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线的规模效益和质量稳定性。
一旦设计定型投入批量生产,就应该尽量避免分线生产,这样会影响产品的一致性。
在实验室制造一片涡轮叶片是一回事,而批量生产数以千计的标准化且性能可靠的涡轮叶片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儿。
一台喷气发动机往往需要400~500片各类叶片,稳定的量产质量是发动机制造业的必需。
要做到这一点,中国必须解决冶金技术和工业流程的科学化问题。
歼20新机再次试飞向世界证明,中国军工世界一流,并有望与美英法争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桂冠。笔者请教解放军专家证实;中国四代机所配套的两台18吨推力的WS-10“太行”发动机(原文如此),其性能基本赶上了俄罗斯和美国欧洲的同类引擎,晋身世界航空三鼎甲的前景已经明朗化。这不但是国产战机确保国土制空权,而且是民航机广大市场也看到了收复失地的曙光。俄罗斯某军工专家曾质疑太行发动机,但后来则闭口不谈。反倒是美国的航空发动机专家对太行表示了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