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美日联合声明》中,尽管钓鱼岛纳入了安防条约中,但奥巴马却罗列了众多的条件,诸如和平解决钓鱼岛主权纠纷等等,一个非常重要的画外音就是,美国尽管满足了钓鱼岛协防的要求,但并没有承认钓鱼岛主权就在日本,这就是所谓美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的施政权”,而非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
这也就是美国为什么始终说自己不选边,不站队的原因。
显而易见的是,美国并不希望中日开战拉美国下水。但是,防止日本向中国开战的良策,并不在于安保条约协防钓鱼岛本身,而在于通过安保条约换来的TPP协议在农贸市场的根本上制约日本,连同上世纪美日签订的广场协议从货币上制约日本,这等于是在日本的狗脖子上套上了两条连锁。
因此,不难看出TPP协议才是《美日联合声明》背后直捣日本黄龙的主题,这个猜测绝非妄想。如果美国不能从TPP协议中得到日本的农产品市场,那么翻脸比翻书还快的美国,是不可能对日本善罢甘休的。
而这一点恰恰是安倍虽然获得了奥巴马在联合声明上的认同,但却是要日本依然对美国要提心吊胆的地方。
第二、中美之间,到底谁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反过来思考,美国今天警惕钓鱼岛主权纠纷,并不完全是因为TPP的利益达成,通过谈判在筹码上的置换。因为钓鱼岛从一开始,也就是二战之后被美国解放,就成为美国拿在手里的一块筹码,这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朝鲜战争时期两大阵营在武力上的直接博弈,更是加重了这块砝码的重量。
但是,稍有一点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钓鱼岛实际上并没有更为显着的战略意义,因为钓鱼岛根本就无法构成美国封锁中国的第一岛链,所谓钓鱼岛地下蕴藏的资源,也不足以成为美国的利益,那是中日之间的问题。
作为中国而言,争取钓鱼岛主权,难道就真的只是得到主权以及地下资源这么简单的问题吗?
有了这个疑问,才有了茅以轼关于钓鱼岛所谓的“汉奸言论”。
其实我们只要摊开能够显示国外地图的google地图就可以看到,钓鱼岛外层,还有一圈的琉球群岛,包括这两天吵的沸沸扬扬的与那岛国,距离台湾只有一百余公里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