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1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刊登了署名为国际问题专家思楚的文章《日本是美国的“资产”还是“包袱”?》。文中写道:“说到底,中美同为二战战胜国,在防止日本重走军国主义老路这个问题上有重要利益交集,很多事可以一起做。日本好比一个假释犯,美国、中国和所有二战受害国都是假释官。” 文章结尾态度之强硬,也不得不提——
“当然,如果美国对日本不想管、不愿管、不能管,也不要紧。今天的世界早已不是甲午战争的年代,中国和世界上其他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锁住日本军国主义这个‘午夜凶灵’。”
美日关系也绝非铁板一块,克里之所以在访华前公然力挺日本,有媒体分析:“钓鱼岛就是美国的摇钱树,美国的目的就是让钓鱼岛永远成为争议地区。现在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出于自身战略考量,必须支持日本,而日本也在利用美国。原因就在于美国知道中日一战日本必败。假如钓鱼岛之战中国必败的话,美国绝对会支持中国,美国在玩平衡。”
日本首相安倍对目前的国际局势其实是了然于胸的——不管自卫队舰只如何先进,战力如何强大,也不论其购自美国被拆除了进攻性装备的战机如何迅疾而性能优良,如今的太平洋,还轮不到日本指点江山睥睨空海。安倍舞剑,意在修宪,而修宪,意味着安倍梦中的“日本国防军”之诞生。
如今的安倍政权重提一战,又要突破二战体制,冯玮觉得安倍是自己在给自己挖坑,会让世人看清他的本质。一众日本教授普遍认为等“安倍经济学”的劲儿过去以后,势必会加速修宪步伐。这是否意味着战争还远呢?
纵观日本历史,日本对外开战,往往搞突然袭击。
最着名的是珍珠港事件,还有日俄战争。之前的甲午战争,更是以日本海军在黄海丰岛海面偷袭中国海军舰艇和运兵船而真正进入全面战争阶段。回看历史,在面对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三次决定国家命运的全面战争中,日本都是靠偷袭赢得战争的主导权。而在20世纪的侵华战争中,无论是1931年9月18日偷袭沈阳北大营,还是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偷袭宛平城,日军全都是找借口、下圈套,然后不宣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