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从兵力对比上看,敌军在其进攻山东解放区的总兵力24个整编师(军)中,集中17个整编师(军)进攻鲁中山区。第一线从莱芜到河阳,只有120多公里,敌军密密麻麻,一字长蛇摆了8个整编师(军)。
位于敌军左翼的第5军、第11师、第65师和右翼的第7军、第48师,多数与第74师相距仅一至二日行程,第25师、第83师则相距更近。我军只有9个主力纵队和一个特种兵纵队,敌军兵力占有很大优势。但是,敌74师担负中央突破任务,已进入我主力集结位置的正面,我军部署不需作大的调整,即可在局部对该军形成五比一之绝对优势。我们可以利用山区地形采取正面反击,分割两翼,断敌退路,坚决阻击各路援敌的战法对该师加以围歼,只要缜密部署,在战役指挥上没有失误,实施这个意图是完全可能的。”
“其四,强和弱是相对的,或强或弱,部队本身所具有的战斗力不是唯一的因素,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整编第74师是强敌,但也有其弱点。该敌是重装备部队,进入山区,地形对其不利,机动受到限制,重装备不能发挥威力,甚至成为拖累,其强的一面就相对削弱了。同时该师对其他敌军十分骄横,矛盾很深,其他敌军不会奋力援救。”
粟裕的分析合情合理,有依有据。陈毅的眉头逐渐松开,眼睛里放出了光彩。
“我敢肯定”,粟裕提高了嗓门,随手将马灯移到离地图最近的地方,以便让大家看得更清,然后用铅笔比划着说,“汤恩伯是企图以它的第74师为基干,借助两翼强大的掩护,采用中央突破的战术,攻我坦埠。现在74师动作很快,已突出敌兵团序列十几华里,如果我们能以中央反突破来对付他们的中央突破,采用正面反击、两翼楔入、断敌退路并力阻援军的战术,不仅可以将第74师从敌重兵团中剜出来,还能在速战速决中将它全部解决!”
华野副政委谭震林注视了一会儿地图后,对陈毅说道:“司令员,我看这计划可行。只要我们敢于碰硬,将敌74师的突围能力和各路援军的增援能力分隔开来,使之抱不到一块儿,然后全力对付被我围住的74师,这是有把握的。”
对粟裕、谭震林的话,陈毅没有马上表态,但实际上他已同他们想到了一起。当粟裕开始时指着地图上敌74师的位置,他的脑海中就泛出一个大胆的设想。不过,他没有说出来,他预感到粟裕又要出新招,所以他压住了内心的冲动,而是等待粟裕开口,亮出“绝活”。当然,作为华野主帅,陈毅深感自己肩头的责任重大,因为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华野的生存和命运,必须慎重行事。现在听了粟裕对形势的全面分析之后,他所担心的东西已基本不存在,他感到粟裕新的作战计划的确有独到之处,超出常规,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黑夜在无声地流走,钟表的时针已指向深夜11点多钟。
大家都将目光投向陈毅这位华野的最高统帅,等待他的最后决断。陈毅在地图前踱步,他在头脑中进一步地考虑着粟裕的战役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