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0月4日,比利时布鲁日的圣安德诺修道院里发生了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年近6旬的前中国北洋政府总理陆征祥在此地正式出家,成为了一名修道士。说起陆征祥,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人大多会有些印象,他堪称清末民初的一位外交奇才,但却因为在袁世凯逼迫下,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而背上了骂名。正因为如此,布鲁日的市民对这位中国来的“大人物”充满了好奇,有些人甚至怀疑他是否能适应清苦的隐修生活。
其实,陆征祥选择在比利时出家并非一时心血来潮。签署“二十一条”后产生的负罪感、对北洋政府内外政策的绝望和比利时籍爱妻去世所带来的打击,使陆征祥最终选择放弃荣华富贵,前往比利时出家清修。成为“洋和尚”后,陆征祥并未忘记多灾多难的祖国,回忆起早年贪恋权位,违心地签署“二十一条”,他时常悔恨不已。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陆征祥主编了《益世报海外通讯》,介绍中国军民浴血抗战的情况,呼吁欧洲各国人民支持中国的抗战。他在以“木兰”为笔名的文章中写道:“我们中国正在为捍卫世界的文明而战……为了那些惨死于日军屠刀下的无辜中国百姓,请别买日本商品,因为你们所付出的这些钱很快会被日本人变成枪炮来杀戮中国的妇女、儿童和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