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历任中国大使见证伊拉克战争乱局

2014-06-07 16:26:07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11前的3月20日,伊拉克战争毫无悬念地爆发;11年后的今天,美国依然在向伊拉克增兵。底格里斯河畔的喧嚣、躁动和烽火,离中国人其实并不遥远...

  “当时反而不觉得危险。”2002年就驻扎在巴格达的梁有昶说。战争爆发前3天,他和同事撤出巴格达到达约旦,2003年4月底,他重返巴格达。“萨达姆像被推到的时候,老百姓又唱又跳的,旁边就有美军站着,很多人拍照留念。”

  “他们当时都以为日子会越来越好。”梁有昶回忆说:“当初逊尼派的和什叶派还能组织家庭,他们还聚居在一起。我当时问他们,孩子属于哪个派,他们说,到时候让他们自己选择。”

  如今,这样两派和睦相处的场面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两大教派之间无休止的冲突。“现在死的最多的不是美军,还是伊拉克人,教派冲突。2005年5月份,我回国的时候,扎卡维还在那煽动。”2003年7月来到巴格达的李骥志回忆道。

  当时,“死一个美国兵都是大新闻。”李骥志说,有一天,他正好在做饭,同事对他说,又一个美国兵被炸死了,“我就撂下刀,跑到楼上看电视。然后打电话联系,发英文稿,开始忙。”

  可是仅仅过了一个月,“死十几个人都成了‘家常便饭’,都变成‘小消息’了。”李骥志说。

  精心策划外出采访

  2006年是伊拉克战争四年来最热闹的一年,也是平民伤亡最惨重的一年。“从清真寺被炸以后,一直处于恶化的状态,暴力袭击很多,美军和伊拉克政府绞死萨达姆,安全局势进一步恶化。”

  由于不确定的爆炸袭击不断,安全系数降低,外出采访也就不可能像当初那么频繁。“一个月顶多出去三四次。”闫珺岩说,但是只要一出去就提心吊胆。“我们没有防弹车,拿着书包就出去了。只能‘赌’了。”

  几乎,每一次外出采访,都要经过精心的策划。“穿着防弹衣出去,带着钢盔,目标反而更大。除非有一些重要的新闻,比如萨达姆审判。”闫珺岩说。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