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中印边界西段争议区总面积仅3.3万平方公里

2014-06-07 16:25:36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涉及边界东段的“麦克马洪线”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涉及边界西段的“约翰逊线”却未获得应有的重视。本文分析“约翰逊线”的由来...

  但是英国人对印度西北边界的看法是动态的,这与其殖民扩张政策密切相关。英国吞并印度后,鉴于历史上印度的主要入侵者均来自中亚,因而便把俄国在中亚的扩张视为对英属印度的主要威胁。为此“英国方面定下了一个始终一贯的基本目标,这就是要俄国人离开印度平原和政治上变幻不定的印度城市愈远愈好”。英国人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策略是多样的:前进派主张英国应向前推进,在尽可能远的地方直接挡住俄国人;温和派则认为,在遥远的、非常艰险的地区建立边界代价高、风险大,因而主张最好用依附英国的第三势力,如阿富汗等,把英国和俄国隔开,并使之成为英属印度的屏障。在不同时期,英国在印度西北地区实行的边境政策因前进派和温和派在政府中交替得势而有所不同。

  19世纪英国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印度一阿富汗边界及来自这一方向的俄国威胁上面。1849年英国吞并旁遮普后,英属印度逐渐扩张到兴都库什山同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交会处。为确保这些新领土的“安全”,根据前进派的政策,英国在1878—188o年发动了对阿富汗的战争。但这场战争未能实现英国对阿富汗这一战略要地的吞并,反而使英阿矛盾激化。前进派政策因此而遭到强烈批评,主张把阿富汗当成缓冲国的温和派在英国政府中占了上风。此后英国放弃了直接吞并阿富汗的计划,转而大力扶植和控制阿富汗的亲英政府,并设法划定在战略上对英属印度有利的阿富汗边界。

  1893年英国迫使阿富汗接受了沿兴都库什山走向的边界,此即因英国谈判代表杜兰而得名的“杜兰线”,该线以南以东原属阿富汗的大片山区被划归英属印度。1895年,英国又同俄国一起确定了俄国同阿富汗的边界,希望以此限制俄国向南扩张。这两个行动的结果是在帕米尔高原上制造了分隔英俄两国势力范围的狭长屏障——瓦罕走廊。但这个屏障并未使英国人感到放心,因为当俄国在帕米尔高原不断向东蚕食中国领土的时候,这一屏障仍有被从东面迂回绕过的危险。因此英国也十分关注克什米尔同中国的边界。

  克什米尔原为印度锡克王国的一部分,作为第一次锡克战争的战果之一,在1846年落入英国人手里。但英国并没有直接统治这一地区,而是将其交给了在战争中投靠英国的原锡克王国封臣、查谟大君古拉伯·辛格,从而制造了查谟一克什米尔土邦(简称克什米尔)。查谟和克什米尔原来都是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土邦,但在1837年,查谟军队越过喜马拉雅山占领了印度河上游藏族人居住的拉达克,1841年又吞并了处在拉达克下游河谷的巴勒提(当地居民为改宗伊斯兰教的藏族人);19世纪后期,克什米尔在英国人支持下控制了巴勒提西北的坎巨提(英国人称之为洪扎)等地。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