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大别山国共两大军神的较量:白崇禧围剿刘邓大

2014-06-07 16:24:32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1947年8月,刘邓大军主力从鲁西南地区突破国民党军防线,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王朝的胸膛。蒋介石企图乘刘邓大军立足未稳之际,立即把这把利剑拔出来,于是七拼八凑地

  五、规定商城、麻城、歧亭、宋埠之线为统制线。各该师到达这条线后,即加强侦察、搜索“敌情”,迅速整理、补给,完成战斗诸准备,攻击前进时机待命。

  六、上述各师向西推进的期间,由空军第三军区派飞机去侦察“敌情”,视察各师前进的状态,保持各该师的联系,特别是整四十八师与整七师之间的联系,如果发生战斗,并直接协同地面部队攻击“敌人”。

  为什么要规定商城、麻城、歧亭、宋埠之线为统制线呢?因为解放军的惯用战法之一是利用内线作战,机动灵活的有利条件,各个击灭“国军”,判断到达这一条线后可能发生重大的战斗,为预防刘邓大军主力在这个时候企图乘国民党军各师分离的时候对某一个冒进的部队围攻,同时也为了要以齐头并进的态势,使整十一师、整十师、整四十八师、整七师、整二十八师互相联系互相策应地向刘邓大军主力包围。上述意见经过讨论后,白崇禧和参谋长徐祖诒表示同意,作战计划的主要部分就确定了。于是按照计划下达电令和命令。

  由集中地推进后的“敌情判断”及作战指导腹案

  整四十八师、整七师、整二十八师按照预定日程推进,沿途未遇到解放军,到达叶家集、金家寨、英山、洗马畈、浠水之线。综合几天来空军侦察,部队情报和谍报报告,刘邓大军主力部队逐次向大别山西北部的麻城、白果市、黄安、七里坪、新集、沙窝、白雀园附近地区移动。这时,九江指挥部作战汇报中所做的“敌情”判断和作战指导腹案(对策),经白崇禧点头表示同意的如下:

  一、刘邓大军集中兵力实行内线作战,企图乘“国军”分离的机会各个击破。这种可能,由于“国军”齐头并进,互相呼应,以及空军协同,可以使这种企图不能实现。

  二、刘邓大军集中兵力后,相机由“国军”的间隙转出外线,旋磨打圈,主力不离开大别山。如果解放军采取这种行动,“国军”后续兵团越来越多,可以调整部署“包围歼灭”。

  三、刘邓大军以主力转出外线机动作战,吸引围攻大别山的“国军”追随行动,留置一部在大别山继续建立根据地。对于转出外线所取的方向,判断有二:向西越过平汉铁路到桐柏山去和向北越过淮河到淮北去。并认为主力向西到桐柏山去的可能性较大(实际上这种判断是错误的),理由是:刘邓大军在淮北平原建立根据地困难,“国军”的整十一师等重装备部队在那里发挥力量;同时认为在信潢公路上有整十一师及整十师“堵截”,信潢公路的北面又有淮河,刘邓大军主力如果由这方面向北转移,既要突破信潢公路“国军”的防线,突过后又马上要渡淮河,渡河在时间上总不免要受到迟滞,信潢公路线上的“国军”就可以追击到淮河南岸捕捉歼灭(我当时对于淮河能徒涉的情况是不清楚的,更不知道息县附近能够大正面的徒涉)。至于对解放军向西越过平汉路到桐柏山去的对策如何呢?认为堵截的任务在武汉行辕方面。信阳以南平汉路线上的兵力薄弱,这就决定于后续兵团是否及时到达了。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