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背景
美国海军海上巡逻机群是一支十分强大的海上作战力量。尽管历史上几经缩编,直到十多年前,它还拥有37个巡逻机中队(包括17个后备中队)。
但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原先令人生畏的苏联核潜艇群因经济和军事原因大幅缩水,美海军的海上巡逻机数量也随之不断被削减。今天,美海军的巡逻机只有20个中队的规模,并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缩减。
在40年的服役时间里,尽管P-3家族完成了美海军赋予的许多任务,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美国巡逻机主力P-3C“奥利安”中大部分已接近服役寿限——美海军最后一架P-3C是1990年4月交付的,也就是说最新的一架P-3也已经在美海军中服役了22年之久。
由于机身老化严重,从2003年开始,首批P-3C开始退役,这一过程将持续到2005年,估计在未来2-3年内,将有近80架P-3C要提早或非正常“退休”。届时,美海军的P-3C拥有量将降至150架。
尽管剩下的P-3C经过改进后仍具很强的作战能力,并且经过中期延寿计划(SLEP)后,仍将在一线服役到2020年,但海上侦察任务无论对机组人员还是飞机来说都是一项极为严的考验,加上逐年增长的陆上侦察任务使日益老化的机身不堪重负,这位特殊的“冷战老兵”肯定不会永远坚持“走”下去,该是“新人”出场的时候了。
上世纪90年代末,美海军启动了MMA研究计划。MMA是英文Multi-mission Maritime Aircraft开头三个字母的缩写,意为“多任务海上巡逻机”。2000年中期,美海军完成了MMA概念研究报告。从2000年中期至2002年,多家军火商提交了他们的设计构想。其中,洛·马公司采用P-3改进型方案,这是唯一采用涡桨动力推进的方案;波音公司的方案是以波音737为蓝本设计一个全新的空中平台;BAE公司选择英国先前下马的“猎迷”II巡逻机参加竞争,但在得不到美海军的支持后宣布退出,这使得这项竞标成为美国国内军火商的“窝里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