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超临界机翼验证机
除了尺寸和重量,运-7的气动也需要改进,它的原型机是前苏联60年代设计的安-24型运输机,就技术水平来说已经落后,目前我国研制的新一代MA60型飞机,是上世纪80年代与美国波音公司联合研制的,对飞机的气动进行初步的改进,提高了飞机的升力和升阻比,但是毕竟没有对飞机进行较大的改动,因此飞行性能并没有整体性的进步,因此对于我国海军舰载固定翼预警机来说,它需要从尺寸较小的甲板上迅速起飞,同时在高空进行长时间的巡航,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气动布局,尤其是高升阻比机翼来提高飞机的升力和升阻比,对于现代运输机来说,超临界翼型和机翼的使用是近年来气动布局的一个进步,与以前运输机使用的机翼相比,采用超临界翼型有以下好处:与普通翼型相比,超临界翼型可将提高飞机的马赫值;若保持马赫值不变,可提高最大相对厚度,而采用加厚的翼型可加大三维机翼的展弦比,进而可提高升阻比;在保持飞行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在机翼厚度不变时改用平直机翼,这样就可减轻机翼重量,同时改善机翼的低速气动特性。是目前各国广泛使用的一项先进技术,我国从上世纪70开始研究超临界翼型,并且改装了K-8验证机进行相关的技术研究,并且突破了喷丸成形壁板等技术,在国产ARJ-21型客机已经成功运用超临界翼型和机翼,因此笔者认为未来我国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可能会采用超临界翼型和机翼来提高飞机的升力和巡航升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