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舰艇作战的需要,中国海军舰艇已经开始要求配备舰载无人机以执行预警、侦察、中继和攻击等任务,而舰艇上空间狭小,武器装备容纳空间有限,难以存放和起降大中型无人机;同时,小型、微型无人机由于结构更简单、造价更低廉、效费比相应更高,更受欢迎。特别是采用高分子技术、新型合成材料制成的微型侦察无人机发展更快。这种无人机可以进入建筑物或舰艇内部进行侦察,或粘附在设备上充当监听哨和视频监视哨,用于侦察卫星和普通侦察机侦察不到的死角。随着舰载无人机战场空间感知能力、高风险区域突防能力、通信导航支援能力、电子战能力、攻击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提高,必将对未来海上作战产生重大影响。无人作战将有可能成为未来海战的一种重要形式。提高对舰载无人机应用前景的认识,加强对舰载无人机作战使用的研究,对打赢未来高科技海上局部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在反舰导弹大量装备海军舰艇之后,超视距攻击已经成为现代海上作战的主要方式,但要真正有效实施超视距攻击,必须依靠大范围目标侦察和传递信息的能力。长期以来,各国海军都是依靠舰载直升机承担目标的远程早期发现、实时监控乃至远程导弹攻击过程中的中继制导等关键任务。也就是说,战时需要首先出动舰载直升机及时将其位置、动向发回载舰及友舰,进而才能根据战场情况引导载舰先敌实施超视距导弹突击。2011年以来,中国海军两种舰载无人机陆续曝光,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据悉,中国海军和中国海岸警卫队先后引进了奥地利产S-100和瑞典赛博公司的APID-60舰载无人机。此外,中国海军还装备了ASN-206无人机、Z-5无人直升机和某型先进无人直升机,2011年,国内传媒以“中国海军举行首次无人机远程通信支援演练”为题,首次公开报道了中国海军ASN-206无人机进行战场远程通讯支援演习,在这次演习中,中国海军的ASN-206无人机在登陆作战演习中扮演了反电子侦察、空中中继通讯、大报量传递、特勤处置等10多个演练科目。
舰载直升机的普遍配备成倍地提高了载舰的观察距离及舰载反舰导弹的有效打击距离,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难以回避的局限性。首先是使用环境,舰载直升机在恶劣海况及气象条件下的使用能力及驾驶人员体力所及工作时间等方面都是比较有限的,第三,战时执行超视距侦察、引导任务的舰载直升机在隐蔽性、安全性方面弱点明显,在现代先进探测技术及舰对空作战武器威胁下的隐蔽性及生存能力仍然较低。而随着我国研制的新一代舰载无人机的实用化,先前由舰载直升机承担的一些重要任务可以转给舰载无人机担负。与周边国家海军相比,中国海军在舰载无人机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具有自主技术和自主装备能力,因而中国海军现役的各级舰艇和未来的多种舰艇会因为配备无人机而使战力得到培增。据悉,我国研制的新一代056A反潜型轻型护卫舰和054B型4500吨级护卫舰都将装备新型舰载无人机。
我们要看到,未来将被作为近海巡逻和防御主力的056型导弹护卫舰在公开亮相后,一度有评论称该舰由于未设直升机机库而不具备部署使用无人机的空间和能力,然而对轻小型舰载无人机而言,实际上最重要的是必须有合适的使用起降平台,携带甚至装配都属易于解决的问题,056轻型护卫舰现有的直升机起降平台是完全具备轻小型无人机使用条件的。实际上,由于056未设直升机机库,无法长期部署使用舰载直升机,又没有远程警戒雷达,反而因此凸显了配备舰载无人机的重要性。通过携带、使用小型无人机,将显著扩大056型在任务海域的观察距离和范围,有效提高信息能力和情况处置能力。在配备舰载无人机之后,056型护卫舰的海上观察距离、范围,甚至于其舰载“鹰击”83反舰导弹的有效打击距离都将巨大提升,不仅足以从容对周边海军装备的各种轻型护卫舰和导弹艇等小型海上目标,而且对大型水面战斗舰艇也能构成很强的威胁。
中接连服役2艘056舰 已向两国出口
据美国《战略之页》网站2月6日报道,两艘中国新型056型护卫舰已于2014年1月投入现役并将逐步取代老化的053型护卫舰。报道称,第一艘056型护卫舰于2013年1月服役,目前四个船厂正在建造二十艘同级舰艇,并均将于2015年前服役。这些舰艇将有助于中国对南海的控制。中国已向泰国和孟加拉国出口056型护卫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