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开始到大学毕业,是年轻人通过打工逐渐自食其力融入社会的阶段。约80%的大学生都在打工,约一半的人需要靠这种体力劳动养活自己,房租、学费、伙食(日本大学宿舍很少,单身公寓的房租不菲)。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日本青少年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都与中国有明显差别,侧重点完全不同:他们注重通过集体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使其早日融入社会具备独立生存能力;我们则强调知识教育全力以赴成为知识精英。
谈到“一根筋”的执着,也是教育的结果,日本人的做事哲学是,一步一个脚印,并且追求完美。这就不得了了,因为这不但要求人要脚踏实地,还要近乎偏执的追求完美。在学校里,最受尊重的学生,是那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某方面技艺精湛的学生。这就使得孩子们自然地去专注于不懈追求极致了。
千百年来恶劣的自然环境,使日本人对生死看得很淡。他们心底不但漠视别人的生命,甚至轻视自己的生死。
意志品质坚韧、生存能力强、纪律性和集体意识强,追求卓越并渴望成功、不怕死。具有上述性格特点的日本人,是近乎完美的军人胚子。
当然,日本70年没有打过仗了,年轻人也有娇生惯养的趋势,品格大不如前,食草一族和宅男大量涌现,这直接导致日本人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滑。但无论如何,他们的这些民族特质不是一两代人就能磨平的,需要我们了解和警惕。
旅日华人:中国决策方面严重误判了日本的民意
一位日本女性受访时说,如果真的中日开战,她会义无反顾的去做日军的慰安妇!她说,日本不可以失败!失败就是灭亡!
一位德国亚洲专家说:“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为了争一口气,对日本人来说是存亡之战。一旦开打日本人是豁出去不要命的。”
最近看到大陆主流媒体的一则报导:《日本媒体纷纷谴责政府》。报导里面列举了一位日本退休官员和一间北海道小报的报导左证。之后又看到一些报导,把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描述为连日本人都厌弃的政治人物。然而这些与笔者认知完全不同。笔者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往来台北与东京,对日本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有几个方面中国人对日本人有严重的误解。有必要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