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国际军情 > 正文 >

军火商的盛宴:印度能否用市场换来外国技术

2014-06-07 17:04:06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由于加强本国国防工业基础的努力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军队装备自主化的需求,所以印度国防部长期以来不得不寻求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军队所需的先进武器装备。

  印度的担忧

  不过,印度国内也有人对此颇为担忧。据印度国防部一位高级官员表示,由于印度没有生产高端防务装备的能力,一旦外国企业进入印度,印度境内的工厂将被迫按照对方的要求与其进行合资或进行技术合作,甚至被迫充当OEM代工厂。

  印度的国防工业基础包括52家研究机构,9个国防公共部门及其所辖的39家装备制造企业,此外还有少数的私营企业,如塔塔集团(Tata)、潘集-劳埃德集团(Punj Lloyd)、拉尔森-特博洛公司(Larsen & Toubro)以及马欣德拉公司(Mahindra)等。因此有人指出,在这样的工业基础之上,如果印度政府不重新定位其国防采购政策,其国防装备进口比例将长期维持在70%以上。印度政府智囊——地面战争研究中心主任、退役陆军准将格米特·坎瓦尔分析称,除非对印度的国防工业基础进行大的改革并提升其研发与生产能力,否则印度在国际装备采购领域将长期居于不利地位,沦为缺乏话语权的“被动买家”,或与装备提供者演变为“主仆关系”。以苏联/俄罗斯为例,虽然印度根据其生产许可可以组装苏-30MKI战斗机,但是长期以来前者从来没有真正向印度转移过技术。

  近年来,印度开始从更多的国家选择采购武器装备,而不只是将眼光盯在俄罗斯,但是在同美国、以色列、英国签订购买合同时,其中仍然罕见技术转让条款。至于MMRCA项目,印度早已做出选择,但是如今依然没有同达索公司签订购买合同,虽然印度方面向法国提出了技术转让要求,但是如果迟迟不能进入执行程序,也是于事无补。坎瓦尔表示,印度在今后的武器采购合同中,必须加入技术转让协议并监督其执行,即使要为此付出更高的价格也是值得的,“我们必须制定一个这样的目标:在未来的20~30年里,成为具备防务装备设计、开发、生产以及出口能力的国家之一。”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