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风云人物 > 正文 >

王国维自杀之谜 沉湖前与往日并无差别

2014-06-05 16:24:40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1927年6月2日,王国维自沉昆明湖,结束了他辉煌又落寞的一生。在他的身后,他的学生成了最哀伤而又最被忽视的一群人。在传统式微的时代,他们就像一株株历尽劫灰的槁木,坚强地

  在巴黎,王力攻读西方语言学,并把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运用于中国的语言学研究。王力是广西博白人,最熟悉的还是自己的地方方言。于是,他把研究对象确定为博白方言。1931年,他的博士论文《博白方言实验录》顺利通过答辩,取得了语言学博士学位。第二年夏天,王力学成归国,再次回到清华园受聘于中文系。

  与王力一样,周传儒、陆侃如、蓝文徵、杨鸿烈、姜亮夫等国学研究院毕业生也相继出国留学。然而,能够出国的毕竟是少数,为数更多的同学毕业之后就进入大中学校或科研机构,开始了教学或研究工作。

  早在王力入学之前,由于家庭的牵累,研究院第一届毕业生高亨就不得不回到家乡,供职于吉林省立法政专门学校。由于家境不好,弟妹众多,为了养家糊口,高亨不得不同时在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做兼职教员。两年后,转任沈阳东北大学国文科教授,收入大为提高,高亨才略有闲暇,开始古代文献的考释研究。

  王国维死后不久,梁启超也离开了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教授顿时减半。自此,研究院一蹶不振,第三届仅招新生11人,第四届更是缩减为3人。1929年,国学研究院正式停办。前后四届,共招生74人,除2人退学4人病故外,实际完成学业68人。

  尽管条件各不相同,清华国学院的毕业生们大多都坚守学术道路,到抗战前夕,他们大多已经成为大学教授、副教授或科研机构的研究员,成为当时国学研究的骨干力量。

  ■ 战乱中的坚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高亨随东北大学内迁北京,成为王国维众弟子中,第一个遭遇国破家亡命运的人。

  华北危急,平津危急,中原沦陷,高亨也随之不断迁徙,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15年颠沛流离的生活,非但没有使高亨对自己的祖国绝望,反而激发起他整理国故,传承文化的强烈愿望。在这15年中,高亨潜心钻研先秦着作,相继完成《墨子新笺》(1936)《老子正诂》(1941)《周易古经今注》(1940)《墨经校诠》(1944)等着作,奠定了他在先秦哲学研究中的学术地位。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