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月14日下午2点,内政部会议室召开西南沙群岛范围及主权之确定与公布案会议。这次会议为此后的中国南海主权确定了基调和范围。会议主席傅角今,出席人员包括国防部马定波,外交部陈泽湘,海军总司令部林遵、丁其璋,以及内政部的王政诗。根据会议记录,讨论结果包括:
“一、南海领土范围最南应至曾母滩?二、 西沙、南沙群岛主权之公布,由内政部命名后,附具图说,呈请国民政府备案,仍由内政部通告全国周知。在公布前,由海军总司令部将各群岛所属各岛,尽可能予以进驻;三、西沙、南沙群岛渔汛瞬届,前往各群岛渔民由海军总司令部及广东省政府予以保护及提供运输通讯等便利。”
会后,为了使确定的西沙、南沙群岛主权范围具体化,内政部方域司印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作为现代中国南图的重要蓝本,该图具备以下要点:
1.国界线最南端标在北纬4°左右;2.在南海海域中完整地标明了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位置和岛屿名称;3.最关键的是,该图用11段国界线,圈定了中国南海海域范围,成为如今中国坚持的南海主权九段线的来源。
1948年初,内政部方域司又将此图收入《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公开发行。
此时的中国百废待兴,看似充满希望。内政部方域司做了大量工作来确定祖国版图的界限。通过出书、绘图等各种方式来确认主权。
除了上述地图,方域司还出版了一套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傅角今主编的《内政部方域丛书》。其中,傅角今撰写的是1948年11月出版的《重划中国省区论》,郑资约则编着了1947年出版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
《南海诸岛地理志略》记载了南海诸岛地质地形、各群岛地体构造、地形特征,气象气候、风向、台风、海流、岛屿滩险志要、动植物、水产、鸟粪、地位价值、历史回顾、作者本人的考察经历等。并有大量地体构造、气象气候等分布图。更重要的是,该书附有内政部首次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
此后,郑资约获得了内政部张厉生部长颁发完成南沙群岛任务的嘉奖令,并离开了内政部。作为整个南海接收的亲历者和专业人士,郑资约在当时国民政府的安排下前往各地大学演讲,解说中国南海岛屿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此后直到时期,郑资约都在为南海主权呼吁。他曾在台湾师范学院史地系授课。陆续在报章发表《南海岛屿是我国领土》、《我国最南领域》及《固我南疆》等一系列文章,并经常就南海主权接受报章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