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中国军情 > 正文 >

中国航空业的发展:三千万没有落实导致运10夭折

2014-06-07 20:25:03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1980年,中国生产出两架运-10并试飞成功。在第三架运-10完成60%的装配之后,因资金没有到位就此夭折。如果当初能坚持下来,那么中国航空绝不会是如今这种状态。

军转民的本质:寓军于民、军民融合

在实施军转民之初,中国军工产业的很多军工企业是在被动形势下仓促做出的选择。在以后的战略转型实践中,中国军工产业才逐渐找到了方向,这就是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对军转民本质的认识也从为求生存而采取权宜之计转向“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军工产业发展百年大计。

从世界范围看,军民结合是航空工业发展的普遍规律。目标是在市场化改革中建立军民统筹的体制机制,把军民产业在航空工业体系内有机统一起来,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托起航空工业的未来。“军”和“民”好像是航空工业的两只“翅膀”,只有两只“翅膀”一样强健,航空工业才能实现“腾飞”。

纵观世界航空工业巨头,在其光鲜华丽的航空主业背后,都有同样强大的非航空民品产业的强力支撑。美国GE公司的航空发动机独步全球,同时在民用照明、医疗设备、家用电器、个人消费信贷等方面也毫不逊色。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是制造飞机的,但是它的一项重要业务是轨道交通。

霍尼韦尔、柯林斯、泰雷兹是世界级航空电子系统供应商,但他们在很多非航空领域的实力都令竞争对手望尘莫及。对这些航空巨头而言,非航空民品产业已成为它们庞大躯体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它们在航空领域做强,同时把技术核心竞争力向全价值链延伸,向相关资产领域辐射,把技术转移到非航空领域,不断做大,形成新的支撑点。

不仅如此,一些企业也在为军队生产装备,如摩托罗拉、得克萨斯州仪器厂、通用汽车、英特尔公司等都承担与军事装备开发有关的任务。此外,还有无数小公司、科研院所、民间团体、大专院校在从事着军事装备的研发和测试。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