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气压条件下野炊,蛇形高地夜间闭灯驾驶,模拟山地条件应用射击……5月初,记者在新疆军区某保障旅训练场上看到,69个高原保障课目被纳入日常训练计划。这是该旅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强化高原战场适应性训练的最新举措。
该旅党委在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认识到,把战斗力标准落到实处,就要真正做到仗怎么打后勤就怎么保障,仗在哪里打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不让战斗力标准发生偏移,就要把日常训练与未来高原战场需求接轨。为此,他们把高原保障训练课目分成5大类,分门别类指导各模块针对担负的任务展开训练;编写油料、军械、弹药、医疗等高原保障训练教案、教材180多份,创新训法24种,建设各类高原模拟训练场地10多处;科学制订训练计划,按照营区模拟分训、不同海拔递进训练、高海拔综合演练的组训方式,突出高寒山地生存、高原伤病防护等基本技能,增强官兵耐缺氧、耐持久和抗眩晕等能力,提升各分队保障实施和协同对接等能力。
记者在该旅驾驶综合训练场上看到,12台运输车依次快速通过一条高3米、长1000多米、仅容一台车行驶的蛇形模拟高原山路。现场组训的三营营长刘军告诉记者,他们要求全营人人掌握复杂道路驾驶技术,使官兵执行高原保障任务能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