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的进气道辅助进气/放气门主要用于调节发动机的进气量,当战斗机在低速时,开启进气门以弥补进气量不足;而在高速进气量超过发动机需要时,打开放气门。所以进气道的辅助进气/放气门一般做成可开闭的窗口状,只有在使用时才会打开。可开闭式的设计比网格的隐身性能更好,从这一点来看,可以排除2011号歼-20进气道两侧的六边形装置是辅助进气/排气门的可能。
同样,为飞机在地面提供电力和压缩空气辅助动力装置,如果采用网格设计的同样对隐身性能造成影响,一般也设计成可以开闭的结构。而歼-20的大排除是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器的可能。而附面层泄放口不需要进气,因此也能排出。那么,剩下的就是环控系统散热进、排气口,那么是否如此呢?
3、小“窗口”隐藏大秘密
从目前曝光的图片来看,有一点很值得注意,就是从不同角度看2011号歼-20进气道侧面的这两个六边形的窗口,都呈现出不同的深浅颜色。比如从后方观察,后面的窗口颜色会比前面深,从前方看则相反。这说明这两个六边形窗口的网格是具有方向性的,其原理类似百叶窗,而两个窗口的朝向正好是,前面的向前,后面的向后。这就说明,前面的窗口是用来进气的,后面的窗口是用来排气的。
再来对比2001和2002号歼-20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在进气道两侧没有类似2011的六边形网格窗口,但在机背处,却有四个方形的小窗。这些小窗同样采用了网格设计,通过颜色对比后发现,同样是前方进气、后方排气。这样就有一种可能,是2011号歼-20将2001、2002号歼-20在机背上的这四个窗口移到了进气道两侧。
明确是这几个窗口的由来,我们继续来分析它们的作用。前面提到这两个窗口很可能是环控系统散热进、排气口,我们从F-22来看,F-22战斗机的环控系统散热排气口位于机背上,其位置与2001、2002号歼-20在机背的窗口位置大致相同;而F-22的环控系统散热进气口,位置比较隐蔽,位于进气道附面层隔道内。F-22的隔道内有上下两个进口,一个连接到附面层泄放口,一个连接到燃油空气热交换机。